公共衛生

全麵、全鏈、全球創新繪製大國健康產業藍圖!

作者:醫學論壇網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4-09-09
導讀

         作為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定於9月13日在京舉辦“2024首都國際醫學大會的平行論壇——數智醫療與醫學人工智能創新論壇”,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到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趙剛研究員蒞臨現場,他將在此次論壇上介紹全球科技創新前沿及中國科技發展概況。

        導語:作為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定於9月13日在京舉辦“2024首都國際醫學大會的平行論壇——數智醫療與醫學人工智能創新論壇”,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到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趙剛研究員蒞臨現場,他將在此次論壇上介紹全球科技創新前沿及中國科技發展概況。

        自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我國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麵創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麵創新”。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趙剛

01

全球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隻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世界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技術奇點的臨近,全球進入了以科技為核心的戰略競爭時代,中國加速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自立,而美西方進一步深化了科技對華競爭。在這一背景下,科技創新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關鍵,也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能(AI)正引領技術革新,推動產業應用的快速發展,技術奇點的跡象愈發明顯。在生成式AI領域,OpenAI和穀歌的產品不斷迭代,性能顯著提升。具身智能的發展也令人矚目,穀歌DeepMind、斯坦福大學李飛飛團隊、特斯拉等正將先進的語言模型與機器人技術結合,開發能夠自主感知、決策和執行的智能係統。此外,類腦計算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證明了AI係統能夠展現出類似人腦的特征。

        在科研領域,算法的革新正在重塑傳統的研究範式,加速了生物、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發展。DeepMind的AlphaFold 3能夠以原子級精度預測蛋白質結構,而GNoME則預測出220萬種新晶體。卡內基梅隆大學利用GPT-4構建的“Coscientist”係統,在短時間內複現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實驗,顯示了AI在科研中的潛力。

 

AI指導化學實驗的藝術概念圖(圖源: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全球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科技治理變得尤為迫切。AI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信息安全和倫理問題,促使各國加強AI治理,如美國的行政命令、中國的立法倡議、英國的全球峰會以及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包括腦機接口和基因編輯,引發了倫理爭議和安全風險,各國通過立法和倫理審查來應對,如英國的《基因技術法案》和中國的《科技倫理審查辦法》。此外,量子信息技術對現代密碼學構成威脅,美國正積極推動後量子密碼學算法的標準製定,以確保網絡安全。這些行動體現了全球主要經濟體在搶抓未來科技治理話語權的同時,也在積極構建適應新時代的國際治理體係。

02

我國科技創新突飛猛進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十年,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至2022年的3萬億元,科研人員規模和質量顯著提升,我國科學家的高影響力論文數量全球領先,體現了我國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在戰略高技術領域,我國在寬帶移動通信、航天航空、超級計算、深海技術、北鬥導航係統等方麵取得顯著成就,推動了高鐵、智能機器人等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同時,積極構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等平台,堅持場景驅動,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攻關產品推廣應用,為新產品新技術迭代創新提供應用場景,促進了技術合同成交額的大幅增長,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教育領域也逐步實現了現代化,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係,教育強國指數顯著提升。

        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麵,我國與全球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係,簽署了116項科技合作協議,參與了多個國際大科學計劃,牽頭發起“深時數字地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推動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了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建設,展現了我國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力。

        盡管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麵取得了顯著進步,與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基礎研究和原創性成果不足,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國家創新體係的整體效能有待提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支撐能力還需加強,以避免在關鍵技術領域被“卡脖子”的風險。

        在產業創新方麵,我國雖已成為專利申請大國,但高價值和核心專利相對較少,國際知識產權交易存在較大逆差。盡管中國在製藥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醫藥企業工業研發投入仍需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領域,中國的教育質量和學術影響力與世界頂尖大學相比仍有差距,需要引進更多具有國際一流教育背景的青年人才,以提升國內教育和科研水平。

03

“醫工融合”創新驅動發展

        全球科技創新的浪潮中,“醫工融合”已成為推動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的重要引擎。該理念強調醫療專業知識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通過跨學科的合作,解決複雜的醫療問題,構建更高效、更精準的醫療服務體係。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智能診斷係統、遠程醫療服務、個性化醫療設備等創新成果將不斷突破傳統醫療的限製。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係統操作台(圖源:中國機器人網)

        以創新藥為例,我國經曆了“me too”(仿製藥)、“me better”(融入創新的仿製藥),到如今的“First-in-class”(原研藥),在不斷向“Best-in-class”(療效最佳的原研藥),在此過程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此外,在基因編輯技術、幹細胞療法、中醫藥現代化、遠程醫療(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智慧醫療等均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在全球醫療創新版圖上正逐步占據更為核心的位置。

        深化“醫工融合”不僅要求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還需要優化創新生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此外,緊跟國際創新前沿,通過跨國界的學術交流、技術合作和資源共享,更好、更快地推動醫療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醫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交叉的領域,而“醫工融合”將為其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無限的可能。在醫療健康與科技創新深入融合的過程中,也麵臨著倫理、法律、文化等方麵的差異化挑戰。需構建一套完善的倫理審查與法規框架,確保科技創新與醫學倫理的和諧共生。需要跨學科的深度交流。此外,技術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也是確保醫療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鼓勵“源頭創新”,注重創新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秉承“科技向善”的理念,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精準性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未來,隨著5G、區塊鏈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數字醫療將引領醫療健康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04

結語

        加強基礎研究和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教育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而科技自立自強則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麵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需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係,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提供堅實的支撐。

        參考資料

        趙剛.全麵創新 全鏈創新 全球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思想解讀[Z/OL].2024.[2024-08-04].https://mp.weixin.qq.com/s/qEenBJLxL6rnYTZnGj4V2w.

        編輯:且行

        二審:梨九

        三審:清揚

        排版:半夏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