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2歲,因進食困難20餘年入院。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
圖1 術前食管鋇餐X線造影;圖2 術前胃鏡 檢查圖像;圖3 手術切開的環形肌;
圖4 金屬夾關閉黏膜層切口 ;圖5 術後2個月 複查胃鏡示原狹窄賁門改善明顯 ;
圖6 術後2個月 食管鋇餐X線造影
病例簡介
患者女性,62歲,因進食困難20餘年入院。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下自覺進食困難,症狀逐漸加重,嚴重時飲水困難。術前食管鋇餐X線造影示:食管下段呈邊緣光滑的鳥嘴狀狹窄,鋇劑成細流緩慢地進入胃內,中下段食管腔擴大(圖1)。CT檢查發現食管腔擴張明顯,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術前胃鏡示:賁門口狹窄,胃鏡無法通過(圖2)。期間雖接受過內鏡球囊擴張和支架治療,但進食困難的痛苦始終未能解除。
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後,取常規胃鏡檢查的左側臥位,靜脈推注抗生素。在食管中下段,距胃食管交界處(GEJ)上方約10 cm處,行黏膜下注射(注射液為靛胭脂、腎上腺素和生理鹽水的混合液)。用鉤刀切開黏膜層長約2 cm顯露黏膜下層,沿食管黏膜下層用鉤刀打一“隧道”至GEJ下方3 cm,從黏膜層切口的下方約3 cm處開始直視下切開食管環形肌至GEJ下方2 cm,圖3所示為切開的環形肌。環形肌切開完畢後,將黏膜下層“隧道”內的液體吸盡,最後用金屬夾關閉黏膜層切口(圖4)。
術後2個月,患者來院複查胃鏡示原狹窄賁門改善明顯(圖5)。食管鋇餐X線造影示,造影劑順暢通過賁門進入胃內(圖6),由於患者進食明顯改善,短短2個月時間,體重較術前增加2.5公斤。[4040301]
■ 鏈接
目前內鏡下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方法主要有:內鏡下擴張、內鏡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內鏡下放置食管支架等,但療效均不肯定,複發率較高。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能從根本上解決賁門失弛緩症的進食困難。《內鏡》[Endoscopy2010,42(4):265]發表1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在17例接受POEM治療食管失弛緩症的患者中,僅有1例術後出現反流性食管炎,未見與手術相關的嚴重並發症。[4040302]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