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3歲,主要因上腹部餐後飽脹不適10年在門診就診。內鏡診斷考慮早期胃癌。病變處組織活檢病理學檢查結果提示中度不典型增生。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消化讀圖·新技術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 郭濤 陸星華 楊愛明 姚方 吳晰 李 王莉瑛
病史簡介
患者女性,63歲,主要因上腹部餐後飽脹不適10年在門診就診。
患者無腹痛、燒心、反酸、惡心、嘔吐等症狀,食欲正常,大便規律,體重無減輕。
普通白光胃鏡檢查顯示,胃竇前壁有一隆起凹陷性病變(圖1),幽門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試驗(-)。放大內鏡(ME)檢查顯示,病變處腺管開口形態紊亂不規則(圖2),微血管形態及病變邊界觀察欠滿意。ME與窄光譜成像(NBI)聯合進行的檢查顯示,病變與周圍黏膜之間存在明確的分界線,病變區腺管開口形態紊亂不規則,同時伴有微血管形態紊亂不規則(圖3-6)。
內鏡診斷考慮早期胃癌。病變處組織活檢病理學檢查結果提示中度不典型增生。
由於內鏡下的特征性改變提示早期胃癌可能,故患者接受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圖7-8)。剝離標本病理學檢查證實病變為重度不典型增生伴局部癌變。
診斷分析
隨著內鏡診斷技術[如ME結合NBI(ME-NBI)]和治療技術(如ESD)的發展,使胃癌的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成為可能。
ME檢查能夠清晰地顯示黏膜表層的細微結構(如腺管開口形態),而NBI檢查則能突出顯示黏膜淺層的毛細血管網(微血管形態)。因此,應用ME-NBI,能夠增強黏膜表層細微結構的對比性,使病變的顯示更為清晰可辨。
ME-NBI下的黏膜腺管開口形態紊亂不規則或消失以及微血管形態紊亂不規則或毛細血管網消失是早期胃癌最為特征性的改變,同時,病變與周圍黏膜的清晰分界為臨床醫師采用ESD技術治療早期胃癌提供了準確的判斷依據。[4940703]
■ 點評 北京協和醫院陸星華教授
在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北京協和醫院采用普通白光胃鏡檢查發現143例患者的150處局灶性病變。對這些局灶病變進行ME-NBI檢查,結果顯示,ME-NBI顯示腺管開口形態紊亂不規則或消失、微血管形態紊亂不規則或毛細血管網消失的準確性分別為96.7%和93.3%;ME-NBI檢查診斷早期胃癌的準確性比普通白光胃鏡高,分別為96.0%和58.7%。
盡管如此,普通白光胃鏡目前仍是早期胃癌篩查首選而重要的檢查方法。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