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關注腸出血性大腸杆菌感染性腹瀉

作者:杜文琪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6-09
導讀

繼世界衛生組織(WHO)2011年5 月26 日通報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杆菌(EHEC)感染暴發至今,這場疫情已在歐洲迅速蔓延,感染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成為一場“災難”。6月1 日,衛生部應急辦發布通知,要求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做好我國可能出現的輸入性EHEC 感染防治工作。

inserted image

點擊大圖

  繼世界衛生組織(WHO)2011年5 月26 日通報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杆菌(EHEC)感染暴發至今,這場疫情已在歐洲迅速蔓延,感染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成為一場“災難”。6月1 日,衛生部應急辦發布通知,要求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做好我國可能出現的輸入性EHEC 感染防治工作。

  為了揭開EHEC 的神秘麵紗,本報記者近日采訪了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病科協會副會長、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繆曉輝教授。

此次引發德國疫情的是一種新型的腸出血性大腸杆菌

  繆教授首先指出,最近暴發於德國的腸出血性大腸杆菌性腸炎應屬於新發傳染病,即由新發現的病原微生物或業已存在病原體的新的突變體,包括新的血清型或基因型引起的傳染病。由於醫師對新發傳染病往往缺乏認識和有力的預防與診治手段,故通常危害較大。

  繆教授介紹,大腸杆菌是1885年由德國科學家埃舍裏希(Escherich)發現的,此後大腸杆菌即用這位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大腸杆菌的一些特殊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包括腸致病性大腸杆菌(EPEC)、腸產毒性大腸杆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杆菌(EIEC)、EHEC和腸聚集性大腸杆菌(EAEC)。

  此次德國的疫情以血便、急性腎衰等為主要表現,與上世紀暴發於美國、日本和中國等多國的O157:H7大腸杆菌感染極為類似,病原應同屬於EHEC,但血清型和基因結構發生了變異。

  中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聯合研究證實,本次流行株是血清型O104大腸杆菌(80%)與另一種大腸杆菌(20%)基因組合而成的新型EHEC。

出血性腸炎和溶血尿毒綜合征為患者死亡主要原因

  繆教授說,O104型EHEC所致的主要臨床症狀係類誌賀毒素引發,該毒素造成腸黏膜上皮細胞破壞、腸黏膜潰瘍、出血、血管內皮細胞損害、溶血和血小板減少等,更重要的是,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堵塞和腎小球破壞,可引發嚴重的溶血尿毒綜合征,表現為急性腎功能衰竭。

注重預防,治療以對症為主

  關於預防措施,繆曉輝教授指出應針對該病的三個主要傳播途徑,即食物、水源和密切接觸開展防範。必須加強飲食衛生,避免生食蔬菜水果等,必要時可用冷開水充分衝洗浸泡後再食用;不飲用未煮沸的水;患者應嚴格按照腸道傳染病隔離。

  該疾病盡管係細菌致病,但仍然屬於自限性疾病,因此在治療上,應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加強對症綜合支持治療,預防和治療出血和腎衰等並發症;要密切監測病情,一旦出現急性腎衰,盡早開始血液透析治療。

抗生素治療無效,反而會加重病情

  繆教授特別指出,抗生素治療可能無效,本次暴發的O104型EHEC對多種抗生素高度耐藥,不恰當應用抗生素不僅無效甚至有害,因為其有可能誘發溶血尿毒綜合征,從而加重病情。

警惕輸入性傳播

  繆教授提醒腹瀉門診及其他非專科醫師,在接診腹瀉患者時應注意詢問流行病學史,包括發病地區的旅遊史、與發病地區人群的接觸史,以及個人飲食和衛生習慣等。

  EHEC感染後一般有3~4天、最長不超過14天的潛伏期,近日去過發病地區者應在回國後主動接受相關檢測和觀察,避免該病在我國的輸入性傳播。

了解我國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特點,重視嬰幼兒腹瀉及旅行者腹瀉的防控

  繆教授還介紹說,近年來我國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霍亂、傷寒和細菌性痢疾等“經典”的高傳染性、高流行性和高致病性的腸道傳染病雖仍有局部流行或散發病例的報告,但已不再是主要的流行性疾病。

  然而,腹瀉病仍然是兒童尤其是1~5歲嬰幼兒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及其相關發育障礙包括智力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致病病原體方麵,細菌性腹瀉呈明顯下降趨勢,但病毒性胃腸炎在急性腹瀉中所占比重顯著增大,尤以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所致腹瀉多見,且容易被誤診,應引起注意。他強調,急性腹瀉是全球尤其是中國抗生素濫用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

  繆教授特別提醒說,隨著國際和國內交流的日益廣泛,中國也麵臨旅行者腹瀉的挑戰。旅行者腹瀉不僅危害患者本人,還可能造成所在國家和地區的輸入性傳染病,帶來公共衛生問題,應予以高度關注。他說,急性腹瀉病仍是一類影響麵很大的常見病和公共衛生問題,需要政府、公眾、臨床醫師、公共衛生人員和微生物學家等多方麵高度重視和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決。

■ 編後

  腸道感染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全球每年死於感染性腹瀉者達150萬~200萬。特別是對於5歲以下嬰幼兒,感染性腹瀉是導致其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而近期德國EHEC感染疫情無疑為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鍾。

  5月29日,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將世界消化健康日的主題定為“腸道感染的預防與治療”,WGO主席科佐賴克(Kozarek)和健康日活動執行官瑞士蘇黎世大學斯蒂芬(Stephen)教授告訴本報記者,保持水源和食物清潔是預防腸道感染的關鍵,應引起全社會重視。

  日前,已有學者對引起本次疫情的EHEC進行了多位點測序分型,我們期待進一步研究進展。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