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7歲,因Roux-en-y膽管空腸吻合術後反複發生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就診。
圖1 膽腸吻合口附近增粗的多發曲張血管 |
圖2 膽管係統內迂曲血管 | 圖3 門靜脈主幹遠端狹窄並置入支架 |
圖4 膽腸吻合口 針孔狀狹窄,周圍可見吻合釘 | 圖5 膽腸吻合口插管成功後造影 | 圖6 吻合口小切開後可見取出的結石及吻合釘 |
病例一
患者女性,67歲,因Roux-en-y膽管空腸吻合術後反複發生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就診。
患者7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便血,當時血紅蛋白最低為40 g/L,腸鏡檢查未見異常。患者此後多次因便血在外院住院治療。胃鏡檢查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膠囊內鏡檢查示“小腸血管畸形”,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ECT)檢查示“膽腸吻合口處異常放射性濃聚”。
患者便血間隔數天至數月不等。20天前再次發生便血,嘔暗紅色胃內容物約1000 ml。為進一步診治入院。
患者8年前患“慢性胰腺炎”,保守治療效果差,因發生梗阻性黃疸而接受膽管空腸吻合術。
入院後,對患者行胃鏡檢查,可見輕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腹部CT檢查示胰頭部病變,懷疑慢性胰腺炎,門靜脈主幹遠端近彙合處重度局限性狹窄。
經多科會診,考慮膽腸吻合口出血可能性大。對患者行經口雙氣囊小腸鏡檢查,在膽腸吻合口附近見增粗的多發曲張血管(圖1),進一步進鏡至膽管係統,亦見迂曲血管(圖2)。
患者在慢性胰腺炎基礎上發生門靜脈高壓及廣泛側枝循環建立,膽腸吻合口多發曲張血管也是這一現象的體現,增粗血管的破裂可能是患者反複發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對患者行介入治療,於門靜脈狹窄處置入支架(圖3)。術後隨訪至今,無消化道出血表現。
病例二
患者男性,72歲,因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術)後膽管多發結石入院。
2年前,患者因壺腹周圍癌接受Whipple術。1年前因反複發作上腹痛伴發熱和黃疸就診於外院,腹部CT及磁共振胰膽管造影顯示膽總管多發結石,腹腔內癌腫廣泛轉移,故來我院診治。
Whipple術後,內鏡檢查無法到達吻合口部位。我們先采用雙氣囊小腸鏡插鏡至膽腸吻合口,固定外套管,退出小腸鏡,換用細徑結腸鏡經外套管達膽腸吻合口,完成膽管的插管、造影、吻合口小切開及取石術(圖4~6)。
■ 總結
術後消化道解剖結構的改變給內鏡醫師的診治(特別對胰膽疾病的診治)帶來困難,常見的有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術後、Roux-en-y膽管空腸吻合術後及Whipple術後等。病例1接受雙氣囊小腸鏡實施膽管探查,出血部位及原因的明確對治療策略的選擇至關重要。在有效解決門脈狹窄後,患者未再發生消化道出血。關於各種膽管空腸吻合術後的內鏡逆行膽管造影(ERC)及治療性操作,國外有少量病例報告及總結,國內未見報告。我們在病例2中采用特殊方法,完成了ERC及隨後的取石操作,療效滿意。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