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巴雷特食管或與基因突變相關

作者:文琪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8-05
導讀

         在過去40多年中,美國和歐洲的食管腺癌發病率增長了350%。巴雷特(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複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多由慢性胃食管反流經過炎性機製而形成,被認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圖)。巴雷特食管與食管腺癌均呈現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遺傳因素可能影響其發病風險。

關鍵字:  巴雷特食管 | 腺癌 

inserted image
 

  在過去40多年中,美國和歐洲的食管腺癌發病率增長了350%。巴雷特(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複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多由慢性胃食管反流經過炎性機製而形成,被認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圖)。巴雷特食管與食管腺癌均呈現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遺傳因素可能影響其發病風險。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學者經研究發現3個與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進展相關的基因種係突變,論文於2011年7月2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1,306:410)。

  通過對21對兩人均患巴雷特食管或食管腺癌的同胞兄弟姐妹和11對僅1人患病的同胞兄弟姐妹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者首先確定了5個候選的染色體區域和2個之前被文獻確定為“熱點”的遺傳區域,然後進行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單倍體型和整合基因組分析,獲得了12個特異性潛在基因,並進行遺傳突變篩選。

  結果顯示,MSR1、ASCC1與CTHRC1的特異性突變與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相關,這3種基因突變在全部病例中占11%。其中,MSR1位於染色體8p22,編碼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參與炎症、凋亡等多種病理過程。有8例患者存在MSR1 突變(c.877C>T,p.R293X),是該組病例中最常見的突變,另有2例患者發生MSR1 c. 760C>G和p.L254V突變。

  在該組病例中還發現了ASCC1(c.869A>G,p.N290S)和CTHRC1(c.131A>C,p.Q44P) 兩種錯義突變。目前對ASCC1和CTHRC1所知不多,但兩者均與致癌和炎症信號通路的信號傳遞有關。CTHRC1還可通過影響組織修複和膠原沉積,進而影響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張力,使攜帶者易發生胃食管反流。

  研究者在另外58例患者中驗證了上述發現,檢出2例(3.4%)攜帶MSR1p.R293X突變的患者。研究者稱,有待進行更大型研究,以進一步明確這些基因突變與巴雷特食管等食管疾病的相關性。

  ■ 專家點評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消化科 房殿春

  巴雷特食管(BE)可通過化生—異型增生—腫瘤的順序導致食管腺癌(AC)發生。文獻報告大約5%~10%胃食管反流病(GERD)會發展成BE,每年大約有0.5%~1%的BE可發展成AC,BE發生AC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30~125倍,闡明BE和AC的發生機製對AC的防治有重要意義。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表明,部分BE和AC的發生可能與MSR1、ASCC1和CTHRC1基因的種係突變有關,其中以MSR1基因種係突變的發生率最高,提示遺傳因素參與了部分BE和AC的發生。檢測MSR1等基因種係突變攜帶狀態,不僅可以說明這些基因的種係突變在BE和AC遺傳學病因中的作用,篩查家係成員中的高危人群,評估種係突變攜帶者發生AC風險性,而且對進行有目的的管理與防治有重要意義。

  但象其他散發性消化係腫瘤一樣,種係突變隻在小部分BE和AC的發生中起作用,其他大部分散發性AC的發生機製仍不清楚,要揭示AC的發生機製,做到有目的的管理與防治仍然任重道遠。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