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功能性胃腸疾病的介入治療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劉勁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8-12
導讀

         功能性胃腸病在臨床上很常見,患者具有胃腸道症候群, 但缺乏器質性疾病或能解釋其臨床表現的依據,其臨床征象常複雜繁多, 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功能性胃腸病在臨床上很常見,患者具有胃腸道症候群, 但缺乏器質性疾病或能解釋其臨床表現的依據,其臨床征象常複雜繁多, 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胃腸功能性疾病的治療是目前消化領域的難題,許多藥物療效不佳,胃腸電刺激、針灸穴位刺激、內鏡治療等作為藥物治療以外的補充方案目前已開始在臨床上逐步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深入地研究介入治療的特點及其作用機製,對指導這些方法的臨床應用和加深對胃腸功能性疾病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本期“中青年醫師論壇”的主角——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劉勁鬆教授將向您講述他在胃腸功能性疾病介入治療方麵的見解。

inserted image

  劉勁鬆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教授,消化科胃腸病研究室副主任,湖北省消化病學會秘書,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消化內鏡學分會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學組及內鏡消毒學組委員。

  曾獲美國胃腸病學會傑出研究學者獎、國際腦—腸軸傑出研究學者獎、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胃腸功能性疾病的介入治療,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十餘篇,主持有關胃腸電刺激治療胃腸功能性疾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4次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

 inserted image

  胃腸電刺激

  胃腸電刺激方法的思路起源於心髒電起搏治療心律失常,由於許多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患者存在胃腸電節律紊亂,因此有學者嚐試采用胃電起搏(寬波電刺激)治療胃電節律紊亂,以期改善胃排空功能和緩解消化不良症狀。

  但學者們在臨床應用時發現,雖然胃電起搏可以糾正胃電節律紊亂,但在緩解症狀方麵效果並不理想,這表明胃電節律紊亂並非導致消化不良症狀的唯一原因。

  2000年學者們實施一項全球多中心研究,嚐試采用短波胃電刺激治療藥物治療失敗的難治性胃輕癱患者,結果發現,短波胃電刺激可顯著緩解消化不良症狀,遂被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應用於臨床上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該方法電刺激的治療作用由迷走神經介導,通過影響迷走神經中樞核團或更高級中樞核團的神經遞質釋放,達到影響胃腸感覺的效果。但是,上述方法的刺激部位無特異性,近年來也有刺激腸道、膈肌等部位調節內髒感覺的報告,但由於具有侵入性,且作用機製尚未完全明確,故臨床上尚未廣泛應用。

  寬波電刺激雖然對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治療效果欠佳,但近年來的人體研究表明,逆向寬波胃腸電刺激可延遲胃排空,抑製食欲,減少進食量,而且小腸電刺激還可以加速小腸排空,減少營養物質的吸收,可能是治療肥胖相關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新方法,但還缺乏多中心臨床觀察加以驗證。

  針灸治療

  針灸穴位刺激治療胃腸功能性疾病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許多雙盲對照研究表明,針灸刺激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

  胃腸功能性疾病治療中常用的穴位是足三裏(ST36)和內關(PC6)。機製研究表明,刺激足三裏穴位的作用主要是加速胃腸運動,對腹脹、腹痛症狀有效,而刺激內關穴則可顯著緩解惡心等症狀,這可能與調節內髒感覺有關。

  針灸刺激的方法主要有手針刺激和電針刺激兩種,手針刺激為傳統的中醫手法,通過提拉、撚轉等手法刺激穴位,患者穴位處會有酸脹、麻木等“得氣”的感覺,因此這類研究難以真正做到雙盲設計,國際上對手針刺激的研究常會提出安慰劑效應的問題,需要國內學者在今後的相關研究中加以注意,比如設立對胃腸道功能無影響的穴位刺激作為對照組。

  電針刺激則是采用電刺激的方法對穴位進行刺激,受試者不會產生“得氣”的感覺,對照研究時相對更客觀。目前已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瀉的相關報告,但電針刺激的作用機製是否完全等同於手針刺激,目前尚不明確。

  總體而言,針灸刺激也已被FDA批準用於功能性胃腸病的治療,但一些薈萃分析結果報告,其在某些功能性胃腸病的療效方麵並不優於安慰劑,其原因在於功能性胃腸病是一類多因素致病的症候群。

  由於目前對於針灸刺激的作用機製尚不清楚,所以該治療方法的應用指征較模糊。有研究表明,對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根據中醫辯證施治和個體化的原則,選擇不同的穴位刺激,其治療效果顯著優於安慰劑,但如何將中醫的辯證方法與西醫的疾病診斷進行結合,相關領域還是個盲區,有待今後大量的研究加以闡明。

  內鏡治療

  近年來,將內鏡下微創手術技術應用於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采用內鏡下射頻消融、胃底折疊術、生物聚合物假體置入等方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顯著減少或者停止患者質子泵抑製劑的使用。

  研究顯示,經口內鏡下環行肌切開術(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症則取得了較傳統治療方法更確切的療效,且複發率更低。相信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和對疾病發病機製的深入研究,將有更多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會得到根治。

  總之,胃腸功能性疾病是一類治療效果不佳的疾病,目前仍然以藥物治療為主,介入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一種補充形式,目前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由於對疾病病因、治療機製的認識不足,這種方法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其應用指征、療效及機製等領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 對話

  論壇報:醫生臨床工作忙,如何利用時間做科研?

  劉勁鬆:時間是海綿裏的水,隻要擠,總會有。每天給自己定下任務,就會想辦法找到時間去完成。

  論壇報:從事研究工作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劉勁鬆:結合現有基礎、興趣及工作條件等因素,選準研究方向,持之以恒,不可好高騖遠、朝三暮四。

  論壇報:最喜歡的格言?

  劉勁鬆:天道酬勤。

  論壇報:最喜歡的休息方式是什麼?

  劉勁鬆:全家人一起散步,疲憊時和兒子聊天,可回憶幼時歡樂和成長足跡。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