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2歲,2個月前服用中藥後覺腹脹、納差、惡心、嘔吐,無腹瀉、腹痛。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咽痛、咳嗽、咳痰。
病曆簡介
病史
患者女性,72歲,2個月前服用中藥後覺腹脹、納差、惡心、嘔吐,無腹瀉、腹痛。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咽痛、咳嗽、咳痰。
入院20天前,患者出現左下胸痛,伴活動後喘憋,雙下肢及顏麵部水腫,尿量較前減少,同時還出現肝區疼痛。腹部超聲檢查提示肝內多發結節,轉移癌可能。
入院10天前的胸部CT檢查顯示,雙肺紋理增粗;左肺下葉後基底段炎性改變可能;縱隔內多發腫大淋巴結;主動脈粥樣硬化改變;胸椎骨質增生。
入院10天前的腹部CT檢查顯示,肝髒飽滿,肝髒邊緣局部呈結節樣突起,肝實質內有多發斑片狀低密度區,邊界欠清(圖1),增強掃描動脈期、門脈期呈明顯不均勻強化(圖2),延遲期強化趨於均勻,肝內外膽管未見明顯的擴張(圖3)。
腹部CT檢查結果的印象:① 肝髒彌漫性病變,轉移瘤不除外,建議進行穿刺活檢,或進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檢查;② 盆腔少量積液;③ 腹主動脈及其分支粥樣硬化改變。
6天前查血常規,結果顯示,白細胞(WBC)為6.44×109/L,血小板(PLT)為 137×109/L,血紅蛋白(Hb)為74 g/L。
生化檢查結果顯示,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為25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為49 U/L,γ-穀氨酰轉肽酶(γ-GT)109U/L,堿性磷酸酶(ALP)為142 U/L,白蛋白(Alb)為34 g/L,總膽紅素(Tbil)為24 μmol/L,直接膽紅素(Dbil)為13 μmol/L。
凝血功能檢查結果顯示,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為14.7秒,凝血酶原活動度(PTA)為7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為41.6秒,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為1.22。
給予患者莫西沙星口服抗感染,可愈糖漿止咳,標準桃金娘油化痰,多潘立酮增強胃腸道動力,呋塞米利尿,洛索洛芬鈉止痛治療。
入院3天前的PET-CT結果顯示:① 肝髒明顯增大,密度減低,代謝不均勻,其中肝右葉S8段片狀代謝增高,性質待定,建議活檢;② 雙上肺紋理增粗,代謝略高,左下肺代謝增高斑片影,均考慮為炎性病變,第9胸椎兩側肋椎關節代謝增高,考慮為良性病變。
入院前2天,生長抑素受體顯像檢查未見異常。
骨髓形態學顯示骨髓增生低下(Ⅴ級)。骨髓融合基因檢測顯示,AML1-ETO和BCR-ABL融合基因均陰性,PRAME基因為0.67%(正常值為<0.3%),WT1基因為0.63%(正常值為<0.6%)。CBFβ-MYH11融合基因陰性,基因突變檢測顯示,FLT3-ITD突變陰性,NPM1突變陰性。
骨髓活檢檢查結果考慮骨髓增生性貧血病理改變,未見明確惡性成分。
骨髓染色體檢查結果為46,XX[20]。
患者入院1天前出現發熱,體溫最高值為37.7℃,沒有寒戰。
患者自發病以來,無皮膚、鞏膜黃染,無尿黃、便白,精神狀態、睡眠、食欲差,大小便正常,體重較前增加6 kg。
既往史、個人史
診斷“美尼爾綜合征”40餘年,間斷口服地芬尼多控製症狀,近期未服藥。
糖尿病史11年,服用“金唐安”、“唐安一號”及二甲雙胍控製血糖。
患高脂血症8年,服用辛伐他汀控製血脂。
貧血5年,服用葉酸和維生素B12至今。
高血壓病史5年,最高血壓為160/90 mmHg,平時服用氯沙坦控製血壓,血壓維持在130/80 mmHg。
既往從事電鍍工作20餘年,有正己烷接觸史。曾服用避孕藥約15年。
查體
患者神誌清楚,皮膚、鞏膜無黃染,無肝掌、蜘蛛痣,雙側頸前、頸後、鎖骨上淋巴結未觸及。
雙下肺可聞及吸氣相濕公式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齊,無雜音。
腹部平坦,無腸型,無蠕動波,腹式呼吸存在,腹壁靜脈無曲張,腹壁柔軟,無包塊,無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莫非征陰性,肝髒右肋下5 cm可及,劍突下7 cm可及,質中等,無壓痛,脾髒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正常,4次/分。
雙下肢無水腫。
病情初步分析
肝占位病變性質分析
患者為老年女性,慢性病程,以腹脹、納差、惡心、嘔吐為表現,腹部B超、腹部CT及PET/CT均提示肝髒占位,初步分析肝占位性質如下。
1. 淋巴瘤 患者為老年女性,腹部超聲提示肝內多發結節,轉移癌可能;腹部CT提示肝髒彌漫性病變,轉移瘤不除外;PET-CT提示肝髒明顯增大,密度減低,代謝不均勻;胸部CT示縱隔內多發腫大淋巴結;加之患者既往貧血5年,考慮淋巴瘤可能性大。應進一步完善肝穿檢查,明確診斷。
2. 肺癌肝轉移 患者為老年女性,慢性病程。1個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咽痛、咳嗽、咳痰,20天前出現左下胸痛,胸部CT檢查結果顯示,雙肺紋理增粗;左肺下葉後基底段炎性改變可能;縱隔內多發腫大淋巴結,故考慮肺癌肝轉移不能除外。應進一步完善肝穿檢查,明確診斷。
3. 原發性肝癌 患者為老年女性,慢性病程,以腹脹、納差、惡心、嘔吐為表現;腹部影像學檢查均提示肝內多發結節,故考慮原發性肝癌可能。應進一步完善肝穿檢查,明確診斷。
4. 肝血管瘤 患者為老年女性,慢性病程,以腹脹、納差、惡心、嘔吐為表現,腹部超聲、腹部CT及PET/CT檢查均提示肝髒占位,須考慮肝血管瘤的可能性,但患者腹部增強CT與肝血管瘤特點不符,故考慮肝血管瘤可能性不大。
貧血發生原因分析
患者貧血5年,自述5年前曾接受骨穿檢查,但未見異常。生化檢查提示葉酸、維生素(Vit)B12缺乏,遂持續補充葉酸、VitB12至今。此次入院前2天,再次對患者完善骨穿等相關檢查,結果提示“骨髓增生低下、增生性貧血”。入院後需要複查血常規,查網織紅細胞。
發熱原因分析
患者入院前開始出現發熱,分析原因如下。
1. 感染性發熱 患者有咳嗽、咳痰,入院前所查的胸部CT及PET-CT結果均提示左下肺炎性改變,故首先考慮是肺部感染所致的發熱。
2. 腫瘤性發熱 患者肝內占位目前考慮淋巴瘤、轉移癌、原發性肝癌等惡性疾病可能性大,現不能除外腫瘤性發熱。
[未完待續,見《發熱、貧血、肝內多發占位性病變》(下)]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