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從2012 DDW看結直腸癌篩查最新研究動態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 李景南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05-29
導讀

         一年一度的消化界最大盛會——美國消化疾病周(DDW)於美國當地時間5月19日,在海濱城市聖迭戈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此次會議吸引到超過1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生和學者。與曆屆DDW一樣,結直腸癌篩查仍是本次會議的熱點話題之一。此外,有關結直腸癌發病高危因素,如肥胖與腫瘤的發生等也有相關專題報告。這些專題會議和最新研究結果的公布,拓展了參會者對相關領域的認識,並令參會者更加全麵地了解到該領域的最新觀念和進展情況,以下對結直腸癌篩查的最新動態作一簡要綜述。

關鍵字:  DDW | 結直腸癌 

inserted image
 

  一年一度的消化界最大盛會——美國消化疾病周(DDW)於美國當地時間5月19日,在海濱城市聖迭戈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此次會議吸引到超過1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生和學者。與曆屆DDW一樣,結直腸癌篩查仍是本次會議的熱點話題之一。此外,有關結直腸癌發病高危因素,如肥胖與腫瘤的發生等也有相關專題報告。這些專題會議和最新研究結果的公布,拓展了參會者對相關領域的認識,並令參會者更加全麵地了解到該領域的最新觀念和進展情況,以下對結直腸癌篩查的最新動態作一簡要綜述。

  結直腸癌篩查中的三個 “是與非”

  錯誤說法一 被篩查人群中的結直腸癌檢出率高於未被篩查人群。這種說法錯誤的原因是,篩查的目的是預防腫瘤發生,降低發病率,而不是發現更多腫瘤。

  錯誤說法二 與因出現症狀而被檢出腫瘤的患者相比,被篩查出的結直腸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顯較高。這種說法錯誤的原因是,5年生存率與腫瘤診斷時間明確相關,篩查與出現症狀後的及時診斷,均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正確說法 隨機、對照大規模研究發現,正確的篩查方案與不篩查相比,可顯著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率。目前認為,結直腸癌篩查旨在發現癌前病變,而不是發現結直腸癌。經及時治療後,結直腸癌發生率可下降。

  結直腸癌篩查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安全、有效、經濟、易於接受的方法篩查癌前病變(例如息肉和早期腫瘤等)。

  截至目前,結直腸癌篩查已使腫瘤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下降。最近研究數據顯示,篩查可使結直腸癌病死率從2例/千人降至1.6例/千人,5年生存率從68%升至99%。

  製定個體化篩查方案的必要性

  美國學者認為,近年來美國結直腸癌篩查存在過度和不足問題。結直腸癌的發生一方麵與遺傳有關,但更多的是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臨床醫生應針對不同個體確定篩查方案,使每位患者均可從篩查中獲得最大效益。

  在目前篩查方案中,大便潛血檢測、結腸鏡、結腸CT檢查等和每次檢查時間均是固定的,但卻沒有考慮到不同個體的生活方式不同。如果一個人同時具備吸煙、肥胖和缺乏運動三種因素,則其發生結腸癌的風險大於有家族史者。

  目前有多種評估結直腸癌發生高危因素的問卷,包括哈佛模型(Harvard Model)、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危險模型(NCI risk Model)等。有學者提出,應在高危因素分析基礎上確定篩查方案。目前限製高危因素分析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統一的體係、費時及不能達成共識等。上述問題應成為今後篩查的研究方向。

  盤點結直腸癌篩查手段

  大便潛血檢測 大便潛血檢測是結直腸癌篩查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大便潛血免疫法的檢測效果顯著優於化學法。研究顯示,每年1次大便潛血免疫法檢測可使結直腸癌病死率降低15%。

  大便生物標誌物檢測 大便DNA檢測已在結直腸癌篩查中應用了近20年。此後也有其他生物標誌物檢測手段相繼問世,例如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Kras檢測,以及在本世紀提出的APC、Kras、p53、長片段DNA檢測敏感性已達52%,明顯高於大便潛血的敏感性(15%)。研究者認為,大便的DNA檢測,除了需要針對腫瘤進行檢測外,還應針對腺瘤樣病變進行檢測。

  結腸腺瘤檢測相關研究顯示, NDRG4、BMP3、波形蛋白(vimentin)和TFP12這4個基因的甲基化、K-染色,以及信號增強過程中的QuARTs基因檢測,對息肉的檢出率較高,而且其檢出特異性與息肉大小相關,與息肉發生部位無關。

  今年2月,美國醫療健康研究與質量機構經過近20年的研究後提出,在一般危險人群的篩查中,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大便DNA檢測有效,對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結腸鏡 結腸鏡是篩查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歐美國家已將結腸癌篩查納入國家醫保範圍。為減少篩查費用,有關到底采用乙狀結腸鏡還是全結腸鏡檢查的問題,曆來都是討論焦點。

  英國一項多中心、大規模研究對55~64歲人群進行了分析。隨訪11.2年後研究者提出,如果乙狀結腸鏡發現≥1 cm的息肉、3個以上的腺瘤、息肉有絨毛樣成分或有不典型增生,則應進行全結腸鏡檢查。該研究顯示,最終有5%的受訪者在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後,接受了全結腸鏡檢查。該篩查策略使左半結腸癌的發病率降低了36%,並使死亡率下降了31%。

  當前研究表明,與普通結腸鏡相比,窄帶成像(NBI)和自體熒光成像(AFI)結腸鏡在篩查中並無顯著優勢,但廣角內鏡有一定優勢;色素內鏡對發現特殊類型的息肉,如鋸齒樣息肉和側向生長的息肉有一定意義。“第三隻眼”反轉內鏡和共聚焦內鏡的臨床意義目前正在被研究中。

  結腸膠囊內鏡 近來有關膠囊內鏡在結直腸癌篩查中的作用有較多研究。腸道準備情況和膠囊電池維持時間是檢查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膠囊結腸鏡檢出≥6 mm息肉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4%和64%,對≥19 mm息肉的檢出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8%和95%。總體上,結腸膠囊內鏡的篩查特異性低於結腸鏡。

  結腸CT重建 CT重建作為結直腸癌篩查的另一主要手段,主要優點是受檢者的痛苦較小。腸道準備情況是檢查結果的主要影響原因。

  一項針對50~85歲、無症狀、一般危險人群的CT結腸重建研究表明,該檢查方法對≥6 mm、≥8 mm、≥10 mm息肉的檢出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59%和70%、91%和88%、86%和91%, 結腸鏡對≥6 mm、≥8 mm、≥10 mm息肉的檢出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6%和88%、95%和94%、91%和89%。該研究結果提示,結腸CT重建對≥1 cm息肉的檢出率更高。改進腸道準備情況和掃描後軟件分析水平,是提高息肉檢出率的主要因素。

  血生物標誌物檢測 該檢查手段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其中,癌胚抗原檢測主要用於診斷腫瘤。其他生物標誌物包括結直腸癌特異性抗原(CCSA)2、CCSA 3、CCSA 4、細胞周期蛋白B、CA199、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6和微RNA等。在未來,血生物標誌物的檢測目的為提高腫瘤診斷特異性,發現檢測方便、針對腺瘤而非結直腸癌的臨床血液篩查指標。

  小結

  本次會議有關結直腸癌篩查方麵的內容還有很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盡管歐美國家已采用結直腸癌篩查多年,且收效頗大,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隨著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的明顯升高,如何製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結直腸癌篩查方案,是我國學者未來努力研究的方向。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