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手術室裏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亞洲首例血型不合親緣性活體部分小腸移植手術,在8個科室,30多名專家教授及護理人員的通力合作下,來自甘肅省會寧縣的17歲“無腸女”張岩迎來了生命的又一次重生,手術持續了10個多小時,專家們成功將父親張克勇的190厘米小腸,移植到女兒張岩體內。
圖1:亞洲首例血型不合親緣性活體部分小腸移植供體與手術專家教授、院領導合影。
圖2:西京醫院監護室內,亞洲首例血型不合親緣性活體部分小腸移植父女手術後第一次見麵,一直很堅強的女兒張岩一見到為自己捐出190厘米小腸的父親,再也忍不住感激的淚水,監護室外張岩的母親關切地看著父女倆。
8月12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手術室裏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亞洲首例血型不合親緣性活體部分小腸移植手術,在8個科室,30多名專家教授及護理人員的通力合作下,來自甘肅省會寧縣的17歲“無腸女”張岩迎來了生命的又一次重生,手術持續了10個多小時,專家們成功將父親張克勇的190厘米小腸,移植到女兒張岩體內。
這名無腸患者來自貧困的甘肅省會寧縣,在高一後半學期五月份的某一天,張岩突然覺得小腹劇痛,當即被送往當地醫院就診,由於出現嚴重的休克,隨即被轉到蘭州某醫院就診。經檢查高度懷疑張岩的小腸已全部壞死,醫生認為救治的可能性極小,但張克勇夫婦態度異常堅決,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救下孩子的性命,醫護人員為他們夫婦的執著深深打動。隨即邀請最近從美國回國工作的西京消化病醫院外科吳國生教授赴蘭州會診,經仔細檢查認為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但存在一線希望,與家屬溝通後,當即決定將張岩轉至西京消化病醫院。
入院當天,專家們探查發現張岩小腸已全部壞死,多部位穿孔,腹腔裏裝滿了4000多毫升的汙濁膿液,當天就為其實施全部小腸及部分十二指腸結腸切除,胃造瘺術,將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術後的她因消化道不連續,成為名副其實的“無腸女”,每天隻能靠靜脈營養液暫時維持生命。
如何維持張岩的生命成為擺在專家們麵前的一大挑戰,小腸移植作為一種治療方案提上了專家們的工作日程。在大器官移植中,小腸移植因受到強烈的免疫排斥反應和嚴重感染的威脅,是成功率最低的器官移植之一,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開展。特別是活體小腸移植,要從健康人身上切取部分小腸作為供腸移植給患者,手術難度大、要求高,被稱作器官移植領域的製高點。
血型符合是小腸移植的基本條件,但不幸的是,張岩的家人無一人與她血型相配,對外尋找供體一年多也沒有任何收獲,這期間病人出現了反複的肺部感染和多發空洞,如果再拖下去患者隨時有生命危險,實施親屬間血型不合的小腸移植成為唯一的選擇。血型不合的小腸移植隻有美國的少數幾個大型器官移植中心嚐試過4例,目前尚無一套成熟的技術方法可供借鑒。西京消化病醫院在已有5例活體部分小腸移植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複論證研究,製定出一套嚴密的手術治療方案,向這一國際性醫學難題發起挑戰。
為確保手術成功,西京醫院成立了小腸移植領導小組和由15名專家教授組成的顧問組,並確定25個科室參與協作,6次全院大會診,從6個科室抽調8名護理骨幹組成特護小組。共同完成這一高難度手術。
術前,為了控製可能出現的急性排斥反應,專家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並借鑒血型不合腎移植的成功經驗,采取了聯合治療的方案,進行淋巴細胞清除、血漿置換及應用免疫抑製劑。
術中,西京醫院熊利澤院長親臨手術現場指揮,手術分為三組,一組實施供體小腸切除,一組實施受體移植,一組實施灌洗。整個手術過程為先切取父親張克勇的190厘米小腸,經灌洗後分別與女兒張岩的血管及腸管吻合。鑒於病人十二指腸隻剩一半,胃排空不暢,專家們采取了十二指腸和移植腸吻合胃造瘺,避免了吻合瘺的風險。同時切除了患者的脾髒,避免了可能出現的超急性排斥反應。經過10多個小時,8個科室、30餘名專家教授及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手術圓滿成功。
術後,為避免急性排斥反應,專家們采取了三種免疫製劑聯合應用的方案,由於患者免疫力低下,易發感染,專家們通過實行嚴格的隔離措施和對護理人員的嚴格培訓來防止術後感染。
經過嚴密觀察,目前移植小腸已經健康存活,並且恢複了吸收消化功能。西京醫院的專家教授們將這一病例與國外最新治療手段結合起來,精心治療,患者目前恢複良好。這也預示著西京消化病醫院在小腸移植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