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嗜酸性胰腺炎診治進展

作者:沈陽軍區總醫院 郭曉鍾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5-06-11
導讀

         嗜酸性胰腺炎是一種以嗜酸性粒細胞局限或彌漫浸潤胰腺為特點的較為少見的慢性胰腺炎症疾病,臨床上容易誤診為胰腺癌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郭曉鍾教授及其團隊收集了自1970年至今公開發表的20例嗜酸性胰腺炎病例,總結報告了其臨床特征。

關鍵字:  嗜酸性胰腺炎 |  

        嗜酸性胰腺炎是一種以嗜酸性粒細胞局限或彌漫浸潤胰腺為特點的較為少見的慢性胰腺炎症疾病,臨床上容易誤診為胰腺癌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郭曉鍾教授及其團隊收集了自1970年至今公開發表的20例嗜酸性胰腺炎病例,總結報告了其臨床特征。

        嗜酸性胰腺炎以男性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47.22±17.44歲。其病因多樣,牛奶過敏、寄生蟲感染、腫瘤、藥物(如卡馬西平)高敏感、毒素注射等被認為是其潛在病因。

        嗜酸性胰腺炎主要表現為腹痛和阻塞性黃疸,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在實驗室檢查方麵,60%患者出現嗜酸性粒細胞間歇或持續性升高,同時伴有免疫球蛋白IgE升高。出現阻塞性黃疸患者多有血膽紅素漸進性升高和其他肝功異常。少數患者可出現血澱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在影像學檢查方麵,約65%患者出現胰腺腫塊樣增大伴水腫,有2例患者出現胰腺假性囊腫。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檢查可發現胰管全部或局部狹窄,局部狹窄相鄰處可見胰管擴張。另外有7例患者出現膽管狹窄。組織病理學特點表現為,彌漫性胰管、腺泡和間質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伴發嗜酸性動靜脈炎;浸潤細胞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若伴有胰腺假性囊腫,囊腫內可見高密度的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胰腺炎主要的合並症包括嗜酸性胃腸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哮喘、皮膚過敏等,以前兩者更為多見。

        嗜酸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如下:①排除藥源性胰腺炎及寄生蟲性胰腺炎;②出現上述臨床特征及合並症;③病理組織活檢是診斷的金標準;④行糖皮質激素診斷性治療,短時間內胰腺腫塊縮小和嗜酸性粒細胞計數下降。主要與胰腺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等疾病相鑒別。

        在治療方麵,除胰腺炎常規治療外,推薦加用糖皮質激素,國外多采取口服潑尼鬆片40mg/d,2~3個月後胰腺腫塊樣增大和血管浸潤可消失;胰管和(或)膽管狹窄時,可經ERCP入支架引流,療程結束後狹窄多可完全恢複正常。

        嗜酸性胰腺炎一般預後良好。從已報道的病例來看,無論是行手術治療還是糖皮質激素治療,患者均可治愈,長期隨訪未見複發和癌變。胰腺導管和膽管狹窄影像學上多可恢複正常;可能出現輕度血糖增高,經藥物治療可控製。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