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Lynch綜合征臨床管理:早動手,多協作

作者:CMT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5-09-02
導讀

         2015年7月28日,《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胃腸病學會(AGA)林奇(Lynch)綜合征診斷和管理指南,並輔以流程圖,旨在指導臨床醫生及時、正確地對Lynch綜合征患者進行管理及幹預。在此,本刊編輯將指南建議內容及臨床決策流程圖進行整理,並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的房靜遠教授進行解讀,為我國臨床醫生的Lynch綜合征患者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字:  Lynch綜合征 | 臨床管理 

        2015年7月28日,《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胃腸病學會(AGA)林奇(Lynch)綜合征診斷和管理指南,並輔以流程圖,旨在指導臨床醫生及時、正確地對Lynch綜合征患者進行管理及幹預。在此,本刊編輯將指南建議內容及臨床決策流程圖進行整理,並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的房靜遠教授進行解讀,為我國臨床醫生的Lynch綜合征患者管理提供參考。

        指南建議

        1.對於無結直腸癌或其他癌症家族史、但存在疑似Lynch綜合征家族史的患者,建議進行風險預測模型而非不進行任何幹預。(有條件推薦,極低質量證據)

        2.對於無結直腸癌或其他癌症家族史、但存在疑似Lynch綜合征家族史的患者,建議進行風險預測模型而非直接進行種係基因檢測。(有條件推薦,極低質量證據)

        3.對於結直腸癌患者,推薦對腫瘤進行免疫組化(IHC)或微衛星不穩定(MSI)的檢測,以確定是否存在潛在的Lynch綜合征,而非不進行Lynch綜合征相關的任何檢查。(強烈推薦,中等質量證據)

        4.對於IHC提示MLH1缺失的結直腸癌患者,建議進行BRAF突變或MLH1啟動子超甲基化的進一步檢測,而非直接進行種係基因檢測。(有條件推薦,極低質量證據)

        5.推薦對Lynch綜合征患者進行結腸鏡監測。(強烈推薦,中等質量證據)6.建議結腸鏡篩查間隔為1~2年。(有條件推薦,低質量證據)

        7.建議應用阿司匹林對Lynch綜合征的患者進行癌症預防。(有條件推薦,低質量證據)

       ■專家解讀多學科合作意識應加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 高琴琰 房靜遠

        Lynch綜合征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曾被定名為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目前,已經認識到其診斷金標準為經分子遺傳學檢測在錯配修複(MMR)基因中發現致病性種係突變。

        早在1991年和1999年,國際HNPCC學會就分別製定了阿姆斯特丹Ⅰ和Ⅱ標準。為減少漏診率,200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製定了貝塞斯達(Bethesda)標準,現被大部分臨床醫學專家認同。

        有研究數據稱,美國每年有超過1.4億人被診斷為結直腸癌,其中每35例中就有1例源於Lynch綜合征。雖然我國並沒有這方麵的詳細研究數據,但相信有很大一部分Lynch綜合征患者並未被臨床醫生意識到而任其發展,因此進行係統性篩查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2015年7月,美國胃腸病學會(AGA)發布了有關於Lynch綜合征的診斷和管理指南。與美國結直腸癌多學會工作組在2014年發表的Lynch綜合征治療處理指南相比較,本次AGA發布的指南可認為是與之互補的。而且,由於采用了一係列的薈萃分析作為依據,AGA的指南不僅解釋了前者的一些質量證據推薦強度(GRADE評分係統)的矛盾之處,也使得整個指南更顯得有據可依。

        本次指南前篇集中討論了對於有Lynch綜合征家族史的患者進行篩查的步驟,指出可先進行危險模型的預測分析,而並非直接進行種係基因檢測。而對於每1例結直腸癌患者都應進行免疫組化或微衛星不穩定性的檢測,發現異常之後建議先進行BRAF突變或MLH1啟動子甲基化的測定,也並非直接進行種係基因檢測。指南後篇提出對於已經明確診斷為Lynch綜合征的患者,腸鏡隨訪間期以1~2年為宜。盡管有報道稱大劑量阿司匹林(600mg/d)對於結直腸癌有預防作用,但目前還缺乏更多這方麵的經濟效益研究。

        本次指南還以流程圖的形式係統、完整地描述了診斷流程,邏輯嚴密且符合經濟效益,值得今後在臨床上推廣並執行。

        盡管目前我國能開展MMR基因重組分析的單位不多,但是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們有必要提高對於該病的認識。我們應當明確,成功地篩查Lynch綜合征並非是某位消化科醫生或外科醫生的“單打獨鬥”,而應當是多學科的聯同合作。當可疑患者出現時,臨床醫生應當有這方麵的敏銳意識,決定是否對其進行危險模型的篩查;由病理科醫生對其腫瘤組織切片進行相關的IHC等檢測分析,之後由遺傳學家進行遺傳谘詢和基因檢測,最終再由臨床醫生進行隨訪治療。

        總之,希望讀者閱讀本篇指南後,能夠對Lynch綜合征的臨床特征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必須加強多學科合作意識,這樣才能如大海撈針一樣,從結直腸癌患者中發現Lynch綜合征患者,製定個體化隨訪策略,減少其罹患腫瘤的風險。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