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

如何避免口氣重的發生?

作者:朱海杭 來源:“航海消化”微信號 日期:2017-08-21
導讀

大家可能都有遇到口氣重的時候,或者是別人,或許是自己,應該怎麼辦呢?

關鍵字: 口氣

什麼是口氣重?

(1)口氣重(Bad breath, Oral malodor, Halitosis),又稱口腔異味、口臭,是一種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口腔異味。Halitosis譯成中文的諧音有“讓你吐出來”的意思。

(2)口氣重現象很常見,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曾有過口氣重,發生率可高達65%。

(3)通過自我感受法(用手掩住口鼻,口呼氣,再自己聞呼出的氣體有無臭味)和親近人的反饋法,根據親人、朋友或配偶的反饋意見來評定。

(4)口氣重可能是一種症狀,亦可能是某些疾病表現之一。一般口氣通過保養和口腔保潔能輕鬆消除,頑固的口氣重應尋找病因。

(5)有口氣重者在社交活動時會出現尷尬,久治療不愈時會感到心情壓抑和自卑。

80-90%的口氣重來自口腔,口腔中尤其在牙齒的牙垢和舌背舌苔縫隙中存在成萬上億的能水解蛋白的革蘭氏陰性厭氧菌,而唾液中含有溶菌酶等成份擔任了殺菌任務,當唾液分泌減少不足不能將細菌殺滅時,細菌的機會終於來了,能腐敗滯留在口腔牙縫隙中的各種食物殘渣質,特別是分解蛋白產生異味很濃的硫化氫和甲基硫醇,產生口氣重。其它較少見口氣重來自鼻腔、呼吸道、胃和腸道產生的異味氣體從口腔中呼出。

應該知道十個保養要點

(1)早晚刷牙:早上起床刷牙、晚上入睡前刷牙,每次刷牙至少三分鍾,這是預防口氣重的最主要方法。

(2)餐後漱口:餐後牙縫隙會有食物殘渣滯留,餐後應漱口盡可能將口腔中食物殘渣去除,可用溫開水、鹽開水、各種漱口液漱口,亦可閉唇吸吮,用自已的唾液漱口。

(3)及時剔牙:餐後用牙簽、牙線、齒間刷等功具將餐間滯留在口腔牙縫內的食物殘渣剔出。

(4)咀嚼各種口香糖和含化口含片,去除異味外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達到清潔口腔作用。亦可咀嚼黃瓜、幹庶、陳皮、烏梅等同樣可達到清潔口腔。

(5)注意飲水:老年人唾液腺退化、夏季或勞力出汗多時更要多飲水,可使唾液量增多,也可飲用檸檬水、茶葉水、薄荷茶等達到補水又清新口腔。

(6)少吸煙,煙本身氣味重,煙損傷牙齒減少唾液分泌加重口氣。少飲酒、咖啡、濃茶,酒精等,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可使唾液減少加重口氣。

(7)長期饑餓、不吃早餐,唾液分泌少而稠,衝洗殺菌作用減弱,易發生口氣重,一日三餐最好。

(8)睡眠時間過長時唾液分泌少,加之有張口呼吸習慣唾液蒸發過多,是起床後口氣(morning breath)的原因,過疲、高血壓、鼾症等的人更易晨間口臭。

(9)少吃氣味較重的生大蒜、洋蔥、韭菜、臭豆腐等,異味直接從口腔呼出;少吃魚、魚油、奶酪和咖哩等,消化後產生的異味氣體經小腸吸收入血從肺呼出;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海帶等。

(10)保持良好大便習慣,每日1-2次,以減少糞便滯留、促進食物消化發酵氣體從腸道排出,從而減少氣體從腸道吸收入血經呼吸道排出引起口氣重。

應積極治療十個可能的疾病

(1)口腔疾病:當有牙痛、牙酸、牙齦出血時,可能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和舌炎等,局部的細菌感染是難治性複發性口氣重的常見病因。

(2)胃部疾病:當有上腹餐後飽脹、噯氣、食欲減退時,口氣重可能來自胃酸少不能殺菌、胃排空差、食物在胃內腐敗產生異味,導致的胃病有急性胃炎、幽門不全梗阻、萎縮胃炎、胃潰瘍、胃腫瘤等。幽門螺杆菌是否是口氣重的病因仍有爭議。

(3)腸道疾病:乳糖不耐受病員飲用牛奶、低位腸梗阻、頑固性秘便等腸道消化產生的氣體不能排出吸收入血從肺呼出。可口服雙歧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治療口氣重。

(4)自身免疫病:當反複口幹舌燥、喝茶不能解渴時,異味可能因幹燥綜合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唾液分泌減少所造成。

(5)鼻咽疾病:當流黃膿鼻涕、回縮涕吐出黃膿痰時,異味可能來自咽喉炎、鼻炎、鼻竇炎等的分泌物。

(6)呼吸道疾病:當有咳嗽、尤其是咳黃膿痰時,異位可能來自氣管、支氣管、肺炎、肺膿瘍等細菌的分泌物異味從口腔呼出。

(6)糖尿病:未能控製的糖尿病發生脂肪代謝紊亂酮症酸中毒時,口腔內有爛蘋果味(酮味)。

(7)腎髒疾病:腎功能不全時,蛋白氮和非蛋白氮等代謝廢物不能從腎排出而部份改道從呼吸道排出產生異味。

(8)肝髒疾病:當呼氣時或觀察尿液時,若嗅到一種爛蘋果和臭雞蛋的混合氣味或為魚腥樣帶有芳香甜味的臭氣,即時肝臭。肝臭是嚴重肝病,特別是肝昏迷病人,在肝功能衰竭時所特有的一種特征。

(9)心因性口氣:又稱假性口氣,自覺的口氣重但他人並未感受的口氣重、非常注重口腔衛生和保養、反複就醫客觀檢查無異常發現時,可能存在心因性口氣,常與其它心理異常病症同時存在。

(10)其它疾病服藥不當:許多胃腸道解痙藥、安眠藥、抗焦慮藥、抗抑鬱藥等能引進唾液分泌減少,如不注意口腔清潔時易發生口氣重。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