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今年正值上海醫學會百年華誕,在上海市醫學會指導下,由胸外科分會主辦、新民科學咖啡館協辦的“健康方向盤”肺癌防治科普活動於11月10日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專家呼籲,全社會關注肺癌,盡早發現早期肺癌,肺癌早發現早治療效果好;但對於肺部小結節不要談之色變,隻要定期隨訪,完全可以避免過度治療。
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今年正值上海醫學會百年華誕,在上海市醫學會指導下,由胸外科分會主辦、新民科學咖啡館協辦的“健康方向盤”肺癌防治科普活動於11月10日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專家呼籲,全社會關注肺癌,盡早發現早期肺癌,肺癌早發現早治療效果好;但對於肺部小結節不要談之色變,隻要定期隨訪,完全可以避免過度治療。
從1985年以來,肺癌已成為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2017年最新統計顯示,新發肺癌人數達到80萬,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第一癌症”。由此推算,肺癌發病率正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僅死於肺癌的人數將接近100萬人。
早發現早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新發肺癌患者180萬,死亡人數160萬。由於肺癌早期無任何臨床症狀,很多患者都是因症狀就診。臨床確診時,已是局部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這是我國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上海曙光醫院胸心外科主任周嘉教授特別提示,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或被動吸煙、有腫瘤家族史、有職業暴露史等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肺癌檢查。健康人群自35歲起,應通過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部留樣,如沒有問題,之後可以隔幾年再做。上海市肺科醫院影像科主任孫希文表示,通過低劑量螺旋CT胸部以及肺癌抗體檢測等技術,能及時發現早期肺癌。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行政副主任、肺癌中心主任葛棣教授也指出,除放療、化療,外科手術已成為國內外治療肺癌較為有效的方式,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新型的微創手術如胸腔鏡肺段切除等,為胸外科手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甚至可以根治早期肺癌,提高患者生存率。
遠離三“霾”五“氣”
據統計,煙齡在15年至25年的人肺癌發病率是不吸煙人的四倍。多名專家指出,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肺癌三級預防戰略中,控煙是肺癌防治的關鍵性措施。
上海市醫學會胸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主任薑格寧教授表示,遠離肺癌的關鍵是關注三“霾”五“氣”。三“霾”即室外霧霾、室內煙霾和心理陰霾;五“氣”即室外大氣汙染、三種室內空氣汙染(包括煙草煙霧煙氣、廚房油煙氣和房屋裝修裝飾材料汙染),第五個氣則是心裏生悶氣。
上海長征醫院胸外科主任鍾鐳教授強調,近年來女性肺癌高發,除了室外環境汙染,希望大家更多地關注室內環境汙染和生活壓力。上海胸科醫院胸外科姚烽副教授也指出,肺癌成因複雜,因人而異,患者和家屬應該聽從醫生的專業解讀,配合醫生的應對方案。
別為“小結節”色變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薑格寧特別指出,當前癌症的早篩技術越來越發達,肺部小結節的檢出率增高,很多患者一聽說自己有肺部小結節,就非常恐慌,甚至成為全家人的心病,生怕隔天就演變成肺癌了。“大多數肺部小結節都不是惡性的,隻要每年複查一次低劑量螺旋CT、定期隨訪就可以了,很多都不需要進行手術。”薑格寧說,希望大家不要一看到“小結節”就過分焦慮,不要自我猜測、網上搜索,而應該第一時間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
“要相信醫生的判斷,配合醫生的治療。”薑格寧同時強調,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形狀、密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事實上,發現小結節後立刻切除與密切隨訪觀察,確診後再行手術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限沒有影響,生活質量卻有顯著差異。
據介紹,除了一級預防,肺癌的二級預防在國內也正逐年加強。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實施的“全國基層肺癌診斷及治療能力提升項目”(代稱“愛肺計劃”)今年初在上海首先啟動,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幫扶力度,提升全國肺癌診斷和治療能力。
孫希文表示,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肺癌三級預防戰略中,控煙是肺癌防治的關鍵性措施。我國目前有3億吸煙者,因此專家們不約而同地呼籲,社會必須強化控煙行動,強化一級預防,控製肺癌的發病率。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