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

心肺複蘇之新攻略

作者:周毅越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8-22
導讀

心肺複蘇(CPR)是一項用來維持心肺功能驟停患者血液循環的急救技術,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能挽救生命且可於第一救助到達前穩定患者狀態的手段。1973年,美國心髒學會(AHA)正式頒布了第一個CPR指南,隨後定期對其進行更新。2010年,AHA根據近年最新的臨床證據,發布了新版《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本文將簡要介紹CPR新指南的重要更新內容,其他更新內容將在以後的報紙上刊出。希望全科醫師閱讀後可對CPR技術有進一步認識,並為心跳驟停者提供最佳的初級生命支持救護。

關鍵字: 心肺複蘇 | 攻略

心肺複蘇(CPR)是一項用來維持心肺功能驟停患者血液循環的急救技術,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能挽救生命且可於第一救助到達前穩定患者狀態的手段。1973年,美國心髒學會(AHA)正式頒布了第一個CPR指南,隨後定期對其進行更新。2010年,AHA根據近年最新的臨床證據,發布了新版《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本文將簡要介紹CPR新指南的重要更新內容,其他更新內容將在以後的報紙上刊出。希望全科醫師閱讀後可對CPR技術有進一步認識,並為心跳驟停者提供最佳的初級生命支持救護。

程序變為C→A→B

  2005年版指南推薦的CPR程序為開放氣道(A)→人工通氣(B)→胸外按壓(C)。但新指南建議在通氣前就開始胸外按壓,即操作程序變更為C→A→B。這3個步驟的操作要領如圖1、圖2及圖3所示。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著重強調胸外按壓

  新指南繼續強調高質量的CPR,尤其是胸外按壓,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 按壓速率至少100次/分(不再是約100次/分);

  ② 成人按壓幅度至少5 cm(不再是約4~5 cm);

  ③ 必須保證每次按壓後胸部回彈;

  ④ 盡可能地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

  ⑤ 避免過度通氣。

  此外,單人操作時,胸外按壓與人工通氣的比例為30:2。

取消“看、聽、感覺呼吸”

  根據“首先進行胸外按壓”的新程序,當成人患者無反應且無呼吸(或無正常呼吸)時,須立即實施CPR。故在檢查是否發生心跳驟停的同時已快速檢查了患者的呼吸情況,因此舊指南中“一聽二看三感覺”的評估步驟被刪除。

ECC成人生存鏈增加為5個環節

  圖4 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鏈的5個環節

  在2005年版指南中,ECC成人生存鏈由4個環節構成,分別是立即識別心髒驟停並啟動急救係統、盡早CPR並強調胸外按壓、快速除顫和有效的高級生命支持(依次對應圖4中的a、b、c和d)。新指南增加了第5個環節——綜合的心髒驟停後治療(圖4 e),以此強調心跳驟停後治療的重要性。

點擊看大圖

  (本版由周毅越整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春盛教授 審校)

CPR編年史

  據《聖經》記載,早在公元前9世紀,伊萊賈(Elijah)即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救活一呼吸暫停的男童。在我國東漢時期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也有對於自縊者行胸外心髒按壓使其複蘇的詳細記錄。下麵就讓我們回顧現代CPR技術的發展曆程

1740年

  法國巴黎科學院正式推薦為溺水者實施口對口複蘇法。

1774年

  英國溺水者營救會成立,這是急診醫療服務的先驅。

1874年

  海伯格(Heiberg)提出,可通過抬頜法使氣道暢通。

1880年

  麥克尤恩(MacEwen)首次實施了經口氣管插管術,此方法可避免氣管切開和喉切開。

1903年

  喬治·克賴爾(George Crile)報告了第1例通過體外心髒按壓成功使人複蘇的病例。

1954年

  詹姆斯·伊拉姆(James Elam)首次證實,人呼出的氣體可維持人體生理的氧合需求。

1956年

  James Elam和彼得·薩法爾(Peter Safar)發明了口對口吹氣複蘇法。

1957年

  Peter Safar將A(airway,開放氣道)、B(breathing,人工通氣)和C(chest compression,胸外按壓)相結合,並出版了《複蘇的ABC》(《ABC of Resuscitation》)一書。

1960年

  在Peter Safar的ABC技術基礎上,現代CPR誕生。

1963年

  AHA正式認可了CPR技術,並要求醫務人員使用該技術。

1973年

  美國紅十字會和AHA開始對美國一般公眾培訓CPR技術。同年,AHA首次公布CPR指南。

2000年

  AHA首次運用循證醫學方法製定了《CPR與ECC指南》。

2005年

  AHA對2000年版指南進行了修訂。

2010年

  AHA又一次更新指南。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