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梭菌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大劑量、不恰當地應用廣譜抗菌藥物破環了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此時艱難梭菌乘虛而入,造成水樣腹瀉及偽膜性腸炎等。針對反複發作的艱難梭菌感染(CDI),多個國家的研究者開始探索微生態治療,把來自於健康供者糞便的正常菌群移入患者體內,以此來恢複患者的腸道生態係統平衡
艱難梭菌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大劑量、不恰當地應用廣譜抗菌藥物破環了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此時艱難梭菌乘虛而入,造成水樣腹瀉及偽膜性腸炎等。針對反複發作的艱難梭菌感染(CDI),多個國家的研究者開始探索微生態治療,把來自於健康供者糞便的正常菌群移入患者體內,以此來恢複患者的腸道生態係統平衡(圖)。
12月8日,《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在線發表芬蘭學者的研究顯示,通過結腸鏡行糞便移植,能夠有效治療複發性CDI。在本期《消化·肝病周刊》的D2~D3版,我們簡要介紹該項研究,並邀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及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作點評,敬請關注。
■ 背景
與經鼻胃管途徑相比,經結腸鏡糞便移植的操作舒適度較高,移植細菌在到達結腸的過程中不易遭到破壞。再者,采用結腸鏡來進行糞便移植,還能同時對長期腹瀉的病因進行鑒別診斷,如除外炎性腸病,檢查是否存在結腸憩室和結腸癌等。
最後,移植前的腸道灌洗還可減少結腸內容物,從而有利於移植後結腸菌群的恢複。
■研究簡介
該回顧性研究納入了70例因反複發作的CDI而接受糞便移植的患者。移植12周後,所有非027型CDI患者症狀消失,在36例027型CDI患者中,32例有療效,4例無反應者既往病情嚴重,存在長期腹瀉或共病,最終因結腸炎死亡。
移植1年後,4例最初獲得不錯療效的患者在因其他原因使用抗生素後病情複發,其中2例再次成功接受糞便移植治療。有10例患者在移植後1年內因其他原因死亡,所有患者移植後均未發現即刻並發症。
027型艱難梭菌感染常與嚴重腹瀉和病情反複相關。在本研究中,027型CDI患者在接受糞便移植後12周內複發率為11%,遠低於既往報告的經非達黴素或萬古黴素治療後的複發率(分別為24%和23%)。
4 例因結腸炎死亡的患者在移植前病情已非常嚴重,糞便移植是作為挽救治療進行。以往數據顯示,CDI 患者30 天總體死亡率最高達23%,該研究死亡率並不高於既往研究,提示糞便移植本身是一種十分安全的操作。
■研究者說
回顧性研究可能傾向於選擇更適合某種治療方式的患者,篩除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從而產生選擇偏倚。該回顧性研究產生此類偏倚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樣本納入的是參加研究的所有醫療中心裏接受糞便移植治療的全部患者。
為預防穿孔發生,患者在移植前均接受抗生素治療,以減輕炎症和穿孔危險。
糞便移植的另一種可能風險是感染性疾病。因此,供者首選患者的親屬、配偶,也可以是其他健康人。所有供者均需要接受一係列健康篩查。雖然經糞便移植而感染疾病的風險明顯存在,但所有經過該治療的患者目前未發現明顯的被感染證據。
■相關鏈接
雖然糞便移植的概念聽起來讓人不太舒服,但目前對這種治療方法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當患者連續數月經受CDI折磨時。
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美國胃腸病學會(ACG)年會召開,布蘭特(Brandt)博士等報告了糞便移植治療CDI的相關研究。研究納入77例CDI患者,平均年齡65歲,感染艱難梭菌平均為11個月,接受5個療程的抗生素治療而未見好轉。許多患者伴有嚴重乏力、體重減輕以及每天至少6次腹瀉。
研究結果令人振奮:糞便移植治療後,70例患者腹瀉症狀消失,另有4例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療而痊愈,2例再次接受糞便移植聯合抗生素治療痊愈,總體治愈率達到了98.7%(76/77例)。移植治療後,患者平均在6天內腹瀉症狀消失,有的患者甚至在3天內症狀消失。乏力等症狀在1個月內消失。
研究中未見並發症和不良事件產生,而且與昂貴的多療程抗生素治療相比,糞便移植更具成本效益。
會議還報告了其他相關研究,其結果顯示:一般治療對感染了艱難梭菌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很難有效,導致有的患者在入院90天內不得不接受結腸切除手術。而且感染了艱難梭菌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術後感染的幾率也較高。
隨著對CDI患者實施的糞便移植越來越多,研究者們開始探索將該治療應用於其他疾病,如炎性腸病等。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