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泌尿科和腎內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為上行性感染,育齡期女性較男性更為多見。細菌、病毒、真菌、衣原體和支原體等病原體均可引起該病,主要表現為排尿時尿道有燒灼痛,每次尿量不多,甚至隻有幾滴,排尿終末可出現下腹部疼痛;尿頻和尿急常特別明顯,每小時可排尿5~6次以上;尿液混濁,有腐敗臭味,有時出現肉眼血尿。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輕度腰痛。查體時恥骨上膀胱區可有輕度壓痛。在初次感染的患者中,95%是由革蘭陰性杆菌引起的,尤其是大腸杆菌最為常見。
急性膀胱炎是泌尿科和腎內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為上行性感染,育齡期女性較男性更為多見。細菌、病毒、真菌、衣原體和支原體等病原體均可引起該病,主要表現為排尿時尿道有燒灼痛,每次尿量不多,甚至隻有幾滴,排尿終末可出現下腹部疼痛;尿頻和尿急常特別明顯,每小時可排尿5~6次以上;尿液混濁,有腐敗臭味,有時出現肉眼血尿。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輕度腰痛。查體時恥骨上膀胱區可有輕度壓痛。在初次感染的患者中,95%是由革蘭陰性杆菌引起的,尤其是大腸杆菌最為常見。
研究背景 2011年,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和歐洲微生物及感染性疾病學會就女性非複雜性急性膀胱炎和腎盂腎炎的治療在《臨床感染性疾病》(Clin Infect Dis)雜誌發布了臨床實踐指南。該指南表明,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膀胱炎的有效率在多種抗菌藥中名列榜首,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都發現,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在逐漸增高,特別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發生率在增高。為避免更多耐藥菌株出現,通過尋找其他有效治療急性膀胱炎的藥物以減少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勢在必行。
研究應用 眾所周知,國外的抗菌藥使用非常嚴格,故細菌耐藥率較低。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在美國約為10%,歐洲約為9%。而國內早年的抗生素濫用,致大量耐藥菌株產生,其中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問題尤為嚴重,目前幾乎所有院內感染的常見致病菌均可見到喹諾酮耐藥菌株。革蘭陽性菌特別是MRSA對環丙沙星的耐藥率已達90%~99%,革蘭陰性菌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的耐藥率也超過40%,大腸埃希杆菌的耐藥率甚至達62%。這與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和抗菌藥的聯合應用有關。故本研究結果在中國人群中的推廣價值有限。
研究啟示 雖此研究在中國的推廣價值有限,但亦可為全科醫生帶來一些提示。
根據病史、體征及中段尿液檢查確診為急性膀胱炎的女性患者,為及時治療,可先將尿塗片行革蘭染色檢查,初步明確細菌的性質,同時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和抗生素敏感試驗,為以後治療提供更準確的依據。
對於既往無泌尿係統感染反複發作史和無長期使用抗菌藥史的患者,環丙沙星仍可作為一線用藥。
若患者無藥物過敏史,根據經驗,也可選擇磺胺類藥物進行一線治療。
此外,雖頭孢菌素類藥物對急性膀胱炎的療效劣於喹諾酮類藥物及磺胺類藥物,但仍可作為一種治療選擇。
國外推薦呋喃妥英、磷黴素和美西林等藥物作為急性非複雜性膀胱炎的首選用藥,但因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明顯,故其在國內的使用並不廣泛。
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對急性膀胱炎療效差,且耐藥率均較高,不推薦作為治療的選擇,除非有藥敏試驗的證實。
急性非複雜性膀胱炎患者一般可選擇短程單劑量抗菌療法,其副作用少且性價比高;但若治療後仍有症狀,則應注意尿路損傷、尿道畸形、個人衛生狀況差、婦科疾病或性伴侶交叉感染等可能,常規行尿細菌培養及陰道細菌培養,並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適當延長抗菌藥療程。
(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