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

物理診斷在糖尿病足檢查中的重要性

作者:潘琦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06-11
導讀

患者,女性,56歲。主訴:糖尿病6年,對稱性雙下肢麻木刺痛2年,加重3個月。平素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血糖控製不佳。2年前出現對稱性雙下肢刺痛、麻木,未予重視,上述症狀逐漸加重。近3個月來,雙下肢刺痛,入夜尤甚,雙下肢麻木,行走如踩棉墊,以致走路不穩,伴有消瘦、乏力、肢冷。檢查:空腹血糖10.0 mmol/L,餐後2 h血糖14.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9.4%。

物理診斷在糖尿病足檢查中的重要性

重視足部神經係統檢查

  病曆簡述

  患者,女性,56歲。主訴:糖尿病6年,對稱性雙下肢麻木刺痛2年,加重3個月。平素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血糖控製不佳。2年前出現對稱性雙下肢刺痛、麻木,未予重視,上述症狀逐漸加重。近3個月來,雙下肢刺痛,入夜尤甚,雙下肢麻木,行走如踩棉墊,以致走路不穩,伴有消瘦、乏力、肢冷。檢查:空腹血糖10.0 mmol/L,餐後2 h血糖14.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9.4%。

  病例分析

  對於這類患者除了進行常規病史詢問以外,必須進行仔細的足部神經係統檢查。

  視診 皮膚的顏色有無蒼白或潮紅、有無幹燥、皸裂及合並皮癬、胼胝體,肌肉有無萎縮,關節有無外翻或突出。

  觸診 單尼龍絲測定感覺檢查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評價足感覺的方法,即用10克尼龍絲以一定的壓力觸壓足部,判斷接觸部位有無感覺。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能感到這個壓力,應被視為保護性感覺喪失,須及時給予預防性治療。

  其他觸診方法包括:① 振動覺檢查,將128 Hz音叉放在足部骨性突起部位,判斷患者有無感覺,振動覺降低預示著潰瘍將要發生;② 皮膚溫度檢查,放杯溫熱水,將音叉或一根不鏽鋼小棍置於水中,取出後置於患者足部的皮膚讓其感覺,同時與測試者的感覺作比較;③ 辨別度檢查,用一根細針進行檢查,觀察患者的位置辨別程度,注意避免紮傷皮膚。

  叩診 患者仰臥位,膝關節屈曲並外展,檢查者把持患者足尖並使稍背屈,用叩診錘叩擊跟腱。另一種方法是患者跪於椅子上,兩足懸空,檢查者用左手把持使足輕度背屈而叩擊跟腱,或坐位兩足懸垂,使患者足輕度背屈而叩擊跟腱,這些方法優點是肌肉容易檢弛,有利於反射的引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通常表現為踝反射的減退或消失。

  重視下肢血管檢查

  病曆簡述

  患者,男,71歲,糖尿病病史13年,高血壓25年,血糖控製欠佳,血壓波動在140~150/70~90 mmHg。2009年11月,逐漸出現雙下肢發涼,冬季加重,活動後下肢疼痛。2012年2月右下肢疼痛加重,夜間明顯,與活動無關。

  病例分析

  視診 如果抬高下肢30~60秒鍾後出現皮膚明顯蒼白,肢體下垂後可見足中部呈紫紅色。或靜脈充盈時間(足部皮膚由蒼白轉紅潤的時間)在15秒以上,說明該下肢供血明顯不足。

  觸診 下肢動脈病變隨年齡增加而加重,病程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關注大血管病變危險。

  指南建議成年糖尿病患者都應當每年至少進行1次全麵細致的足部檢查。如果發現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而消失者,須給予及時的指導與處理,避免這些患者發生足部潰瘍,同時加強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