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

心理,或是疼痛的“催化劑”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 毛家亮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全科醫學周刊 日期:2015-07-02
導讀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我們稱之為心因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綜合征多以超過3~6個月的慢性疼痛為表現形式。 據統計,大約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國至少有1億以上的疼痛患者。每3例門診患者中,就有2例是伴有各種疼痛病症或症狀的患者,多數疼痛患者均經過不止一個專科的診斷或治療。

關鍵字: 心理 | 疼痛 | 催化劑

概念及流行病學

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我們稱之為心因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綜合征多以超過3~6個月的慢性疼痛為表現形式。

據統計,大約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國至少有1億以上的疼痛患者。每3例門診患者中,就有2例是伴有各種疼痛病症或症狀的患者,多數疼痛患者均經過不止一個專科的診斷或治療。

2002年7月完成的我國6個城市慢性疼痛調查發現,僅在短短1個月內,6個城市中到醫院就診的慢性疼痛患者多達13.6萬例。而且,隻有部分患者的慢性疼痛可找到原因,大部分找不到病因。

有學者提出,在現代社會裏經常感到疼痛不適的人中,約有30%~50%是由於承受過大的精神壓力所致,並沒有軀體器質性病變。

精神壓力導致的身體疼痛表現也是多樣的,主要為頭痛、背痛、胃腸疼痛或眩暈等,嚴重時甚至可出現局部麻痹。

疼痛與心理的關係

疼痛與心理密切相關疼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主觀體驗,是患者自己高度個體化的經驗。疼痛不可測量,亦不能被確證;其既是一種生理感覺,又是對這一感覺的情感反應,正因為如此,目前疼痛的定義已經把疼痛體驗過程中的心理因素擺在首位,它更多被視為一種心理事件,而不僅僅是軀體事件。

曆來,人們把疼痛看成是一種軀體症狀,認為它與損傷的程度成正比。但臨床事實證明,這種看法是一種誤解,疼痛比這種簡單的理解要複雜得多。同樣的損傷,不但不同的人所感受的疼痛體驗不同,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疼痛體驗也不一樣。同樣,人們普遍認為隻有組織受到損傷才會引起疼痛,但臨床醫師經常會遇到以疼痛為主訴的患者,他們從沒有受到過任何組織傷害,尤其是經過多種檢查均未發現與疼痛部位相應的器質性病變,或病變程度與患者的疼痛主訴嚴重性不一致,此時,我們就要考慮疼痛可能由心理障礙引起。

u=3353493991,3692714170&fm=21&gp=0.jpg

情緒可影響疼痛性質和強度

實驗證明,即使我們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損傷也並非一定使我們感到疼痛。有些人損傷很大,但他們感受的疼痛卻很輕,甚至不訴說疼痛;另一些人損傷很輕,但覺得疼痛劇烈。這表明,痛覺不隻是身體損傷的“函數”,它比人們過去所相信的更不穩定和更易改變。

目前為大多數人接受的概念是由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製定的,認為疼痛是指“由實際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所引發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感經曆;或是就這一損傷所做的描述。”它清楚地表明疼痛總是有它的主觀性因素,疼痛是感覺和對這種感覺的反應的綜合描述。

情緒能明顯影響疼痛的感受。恐懼、焦慮、失望、不耐煩,可使痛閾降低;而愉快、興奮、有信心,可使痛閾提高。實驗證明,僅僅是對“痛”的期待就能夠提高焦慮程度,從而提高痛覺的強度,消除焦慮則能緩和疼痛。

創傷引起疼痛的強度仍然受到情緒影響。悲傷、怨恨、生氣可使疼痛加劇,而改善這類消極情緒可使疼痛減輕。因疼痛產生的恐懼情緒、疑病觀念又能反過來加重疼痛,如腹痛疑患癌症、胸痛疑患冠心病,從而焦慮不安,而心情抑鬱又加強了對疼痛的感受,如此出現惡性循環。

情緒不但可以影響疼痛的強度,有些不良情緒本身也可引起疼痛,尤其是焦慮和抑鬱。

不能解釋之“痛”

至今很多疼痛現象還無法解釋,尤其是有一種“幻肢痛症”更令人迷茫。多數截肢患者在截除術後不久就覺得有一個虛幻的肢體。術後數月,將近30%的截肢患者感到幻肢疼痛,將近5%的患者悲痛地訴說他們感到截除的肢體極度疼痛。有少數幻肢痛的患者甚至在碰觸其他身體部位或情緒不穩定時,就會引起或極大地增強這種疼痛。迄今這種現象還不能用現有的生理學知識來解釋,切斷脊髓丘腦束也不能永久地消除這種幻肢痛。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