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

多數慢性乙肝患者或更適合社區醫療

作者: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肝病科、寧波老衛協社區衛生指導基地首席專家 王德揚 寧波市江東區明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張靜 陳佳蕾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全科醫學周刊 日期:2015-07-31
導讀

         我國目前至少有2000萬以上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需要接受規範治療,但長期以來這類患者多不在當地社區就診,而是被引導集中在大醫院或專科醫院診治,使得看病難、看病貴顯得十分突出。眾多慢性乙肝患者或被貽誤治療,或接受了不規範治療,從而導致疾病不能早期有效控製,部分進展為乙肝肝硬化,乃至肝癌。

        我國目前至少有2000萬以上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需要接受規範治療,但長期以來這類患者多不在當地社區就診,而是被引導集中在大醫院或專科醫院診治,使得看病難、看病貴顯得十分突出。眾多慢性乙肝患者或被貽誤治療,或接受了不規範治療,從而導致疾病不能早期有效控製,部分進展為乙肝肝硬化,乃至肝癌。其實,慢性乙肝曾被認為我國第一大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隸屬於典型的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之一,且大多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治療,光靠大醫院專科或專科醫院很難滿足實際需求。特別是現行大醫院多開設的是專家門診,而就診對象多為普通患者,占用了專家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這樣勢必很難對少數疑難肝病進行精心診治。現實的情況是,盡管醫院醫療條件越來越好,擁有多種檢驗和影像學檢查的設備,但總體醫療質量未見明顯提高。對慢性乙肝患者的診治,國內外已發布多部治療指南,特別是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首部針對中低收入國家的乙肝治療指南更適合我國國情,可作為基層慢性乙肝治療的規範。

        十餘年來,我們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將慢性乙肝的治療從大醫院專治,延伸到大醫院與基層結合,並逐步轉為以基層為主的治療模式。初步的實踐證明是可行的,把適合在基層醫療機構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分流到或留在基層治療,有利於減輕大醫院壓力,從而更集中於疑難肝病的診治;有利於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在慢性乙肝治療和管理中的優勢,更好地將乙肝的全麵防控落到實處;更方便患者就診及醫生隨訪、醫患溝通,節省可觀的診療費用(包括享受醫保的優惠政策)。所以我們認為,多數乙肝患者或更適合社區醫療。以下是我們的具體做法與體會。

        嚴格把握治療指征,選擇最適合社區醫療的患者為主要治療對象

        臨床上泛指的乙肝有兩大類:一類是乙肝病毒(HBV)攜帶者(HBV指標陽性而肝功能長期無異常),一般隻需要觀察及隨訪,而不必(或不適合)治療(主要是抗病毒治療);另一類為現症乙肝患者,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重症乙肝及乙肝肝硬化,除少數有自愈傾向的急性乙肝及病情很輕的慢性乙肝外,都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尤其是病情進展中的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及時規範的治療多能有效阻止疾病進展,還能使部分肝硬化有所逆轉,療效相當肯定。

        最適合留在社區醫療的是≥30歲輕中型(普通型)慢性乙肝及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這些患者多無並發症風險,可單用口服藥治療,易於溝通,依從性較高,治療相對容易達標。30歲以下慢性乙肝患者,特別是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陽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擬優選幹擾素,在大醫院專科治療較合適。急性乙肝、重症乙肝、慢性乙肝重度及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因病情複雜多變或治療風險大,都不適合留在基層治療,一經發現,要立即轉送大醫院救治。

        明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社區肝病門診,一直有大醫院老專家直接指導,跟隨多年的社區醫生已能恰當把握和正確區分可以留或需要轉診的患者。對不適合留基層治療或須轉診的乙肝患者,都主動幫助聯係好轉診醫院和會診(或接診)醫生,患者滿意,我們放心。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