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

Stroke: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後症狀性顱內出血的預測因素分析!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 日期:2017-04-04
導讀

症狀性顱內出血(SICH)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的一個主要安全問題。近日,卒中領域權威雜誌Strok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的目的是評估臨床中血管內治療後發生SICH的風險和其相關危險因素。

關鍵字: 急性缺血性腦卒

症狀性顱內出血(SICH)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的一個主要安全問題。近日,卒中領域權威雜誌Strok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的目的是評估臨床中血管內治療後發生SICH的風險和其相關危險因素。

研究人員從中國21個卒中中心招募采用支架樣取栓器進行前循環阻塞動脈再通治療的卒中患者。根據海德堡出血分類,將顱內出血分為症狀性和無症狀性腦出血。研究人員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SICH的預測因子。

在632例招募的患者中,101例(16%)患者在血管內介入治療後72小時內診斷為SICH。在SICH的患者中90天死亡率較高相比於沒有SICH的患者(65.3% vs. 18.8%;P<0.001)。在多變量分析中,基礎中性粒細胞比值>0.83(比值比[OR]為2.07;95%可信區間[CI]為1.24-3.46)、預處理阿爾伯塔卒中計劃早期CT評分<6(OR為2.27;95%CI為1.24-4.14)、心源性栓塞型卒中(OR為1.91;95%CI為1.13-3.25)、較差的側支循環(OR為1.97;95%CI為1.16-3.36)、從症狀發作到腹股溝穿刺延遲>270分鍾(OR為1.70;95%CI為1.03-2.80),支架樣取栓>3次(OR為2.55;95%CI為1.40-4.65)與血管內介入治療後與SICH的發生相關。

在亞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取栓後SICH的發生率較高。心源性卒中、側支循環較差、延遲介入治療、支架取栓裝置多次通過、較低的預處理阿爾伯塔卒中計劃早期CT評分、較高的基礎中性粒細胞比率可能增加發生SICH的風險。

原始出處:

Yonggang Hao,et al.Predictors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 2017.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16.016368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