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孫國根)7月15日記者從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獲悉,由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等主辦,已堅持15年,以借鑒國際有益經驗,探討中國醫改之路,交流中國醫院管理經驗著稱的第十五屆醫院管理高級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
本報訊 (記者 孫國根)7月15日記者從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獲悉,由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等主辦,已堅持15年,以借鑒國際有益經驗,探討中國醫改之路,交流中國醫院管理經驗著稱的第十五屆醫院管理高級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
十五年來,論壇每年一個主題,今年主題不同尋常:疫後談醫,災後論防。論壇已經成為上海醫院管理的一張名片。
各單位抗疫戰士、醫院管理專家在論壇上“談醫論防”時場景。周建瑩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曾奔赴武漢第一線或作出重要貢獻的的抗疫戰士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上海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 上海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長征醫院)副院長徐正梅、 上海市東方醫院副院長雷撼、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副主任護師李曉靜、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長征醫院)心理科副主任柏湧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醫院管理處處長劉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振、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等出席論壇,贏得與會者熱烈掌聲。
上海衛健委主任鄔驚雷, 複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上海交大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上海醫學會會長、上海醫師學會會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上海藥監局局長聞大翔,上海醫保局副局長張超,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副書記方秉華,上海市衛生發展醫學中心首席顧問胡善聯,上海醫院學會顧問李宏為教授,上海醫學會顧問何夢喬教授等共400餘人出席論壇。
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任論壇主席。
鄔驚雷、吳凡、盧洪洲、陳爾真、馬昕、劉華等圍繞疫情發生前後公共衛生預警體係和法律完善,以及抗疫前線的學科價值和醫院管理等話題作主題演講;與會專家還進行了“對話與討論”,受到與會者歡迎。
鄔驚雷在《從新冠防控看公共衛生體係建設》主題演講中說,自SARS之後,上海市建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係,經過H1N1、H7N9禽流感防控等多次實踐,以及國內外衛生應急工作交流,衛生應急的理念、知識等也不斷更新,已到了需進一步發展和變革的階段;從實踐來看,特大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倚重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公共衛生應急體係已成為其重要功能組成部分,成為國際社會判斷城市現代化程度高低的依據。本次疫情發病情況遠超預估,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直接對醫療資源使用及防控措施的選擇和實施產生重要影響,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要進行建設,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今後主要舉措是加快建設58個醫療服務圈,提升區域醫療中心診療能力,抬高全市醫療服務基礎水平;設置117個發熱門診,配置CT等設備,提升發現病患能力;設置200個發熱哨點門診,築牢發熱診療服務網絡網底。圍繞將上海建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之一的目標,著力提升硬件設施、學科人才隊伍、科研攻關、公衛應急信息化、輿情應對和引導五方麵能力,一是將公共衛生應急體係納入城市綜合治理體係建設之中,不再是衛生單打獨鬥;二是借助各方力量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產學研工作;三是加強公共衛生體係主幹-疾病預防控製體係建設;四是加強有效的國內外合作交流和輿情應對能力。
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在《從新冠防控看公共衛生體係建設》主題演講中,強調了法製建設在新冠防控和公共衛生體係建設中的重要性。
盧洪洲在《上海堡壘——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執著與堅持》主題演講裏,以生動的案例敘述了上海防疫堡壘是如何建成、曾麵臨的發展困境、如何升級、如何應對本次戰“疫”的工作,以及堡壘的下一步規劃。
盧洪洲以詳盡的數據和事例講述了上海1988年抗擊“甲肝”、1994年 “2號”病 、 2003年 “SARS”、2009年 “H1N1”、 2013年 “H7N9”、2014年 “埃博拉”病毒,以及 2019-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病等重大戰“疫故事”,引起與會者強烈共鳴。
他說,疫情期間,在上海市政府提前決策和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指揮下,僅用21天就完成了全國唯一具有負壓功能的建築主體工程應急儲備樓,擁有負壓床位共527張;並未雨綢繆,提前儲備了大量防控應急物資。
盧洪洲還暢談了上海堡壘的下一步規劃及建議,他認為應急醫學與戰略儲備中心應具備三大功能:一是區域範圍內病例應急救治,在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大規模災害事件發生後,提供緊急醫療救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安全;二是快速確認、鑒定病原體,為臨床救治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為新發病原體可能導致的疫情提供早期預警;三是研發、創新預防、診斷、治療技術,尤其是研究和儲備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方麵的技術。
盧洪洲認為,隻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係,構築強大的公共衛生堡壘,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應急醫療救治儲備能力,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基地建設,繼續密切開展同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的友好合作,才能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抵禦百年一遇的傳染病大流行。
張文宏在論壇上作《學科傳承,新冠“高考”》主題演講。周建瑩攝
張文宏在《學科傳承,新冠“高考”》主題演講中,首先談了中國感染學科創建與演變的先驅學科華山感染科的發展曆程;談了“新型病原體的跨界傳播預警”,如何完成一帶一路相關輸入性傳染病的72小時救援;也談了2019新冠疫情暴發,上海華山醫院最早成立一線救治團隊的故事,以及上海新冠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中關於新冠病人出院的“上海方案”,該方案首次提出必須同時符合相關6條標準才可出院;並認為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我們必須重啟生活,沒有必要過度的焦慮,並應具有與病毒共存的智慧和準備。
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在論壇上作《抗疫前線的人文關懷》主題演講。周建瑩攝
陳爾真在《抗疫前線的人文關懷》主題演講中說,1月23日武漢封城,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號通告:自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1月25日,武漢又宣布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
他回顧了武漢保衛戰,國家共派出344支醫療隊赴鄂支援,共42322人,其中上海醫療隊1649名醫務人員; 4月日8武漢解封,4月26日患者清零。上海馳援武漢醫療隊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零感染,三批臨床醫療隊共救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共422例,總治愈率85.1%;共製定醫療、護理、院感製度40餘項;病理醫療隊共完成19例病理解剖,明確發病機製。
據了解,陳爾真率領的第三批醫療隊,正月初四從上海出發,共148位隊員,來自40餘家醫院,很多是基層醫院,這支隊伍更需要人文關懷。他當時心理壓力很大,萬一有人真的回不來、犧牲了怎麼辦?我怎麼向組織交代?怎麼向上海人民交代?如果隊伍搞不好,任何工作都做不好。但最終這支醫療隊依然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完成任務。陳爾真說,我們這支隊伍去武漢時有64名黨員, 20名是民主黨派,有50人寫了入黨申請書,最後25個火線入黨了。既然去了,責任所在,就要堅持下去,就要拚,因為國家需要你。這次抗疫的勝利體現了中國的力量,中國的精神,中國的效率,我們都是英雄,如果大家不努力,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結果。
馬昕在《方艙醫院的模式創新和管理心得》主題演講中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次疫情,也是對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聚焦本次疫情防控暴露的短板與不足,按照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的原則,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係來說,有許多問題需要重新思考。
馬昕認為,方艙醫院的模式創新和管理有很多經驗需要總結和反思。首先方艙醫院為應治盡治打下堅實基礎,實現了應收盡收,迅速扭轉了疫情感染人數爆發式增長的局麵。而當時重壓之下的武漢病患與日俱增:2月2日,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破千,達到1033例。此後17天內,這一數據一直維持在四位數,臨床診斷病例歸入時一度破萬。超負荷的醫療機構:2月2日,武漢26家定點醫院一共開放床位7259張,但已用床位7332張。隔離條件欠佳:大量確診患者無法集中收治,被迫居家隔離。2月3日,國家緊急抽調22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3個P3實驗室趕赴武漢,組建方艙醫院。國家隊,出發!
馬昕認為方艙醫院的模式創新和管理心得給我們帶來四大思考,一是公共建築要預規劃,即城市建築進行臨時醫院改造時要預先進行可能性排摸,製定快速改建預案;新建建築時,感控、應急專家應參與設計等;二是應急物資要預儲備;三是應急物資要“平戰結合”,既能滿足日常臨床使用需求,也要考慮便攜、輕便,能夠快速打包;四是多團隊要協調演練,因為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需多學科、多單位、跨部門需配合,完善協調合作機製,聯合培訓和聯合實戰演練。
劉華在《決戰雷神山-中醫的作用和管理思考》演講中說,本次援鄂上海派出中醫醫護共252人,大學派出3批次,227人。注重中西結合,一人一策,精準施策;傳統診療,創新應用;盡心竭力,人文關懷,如負壓病房24小時醫護值守,病人第一時間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消除較長隔離產生的恐懼等心理問題。運用中醫情誌調攝,幫助病人樹立必勝的信心。收治201人,中醫藥治療率100%, 收治最多的病區之一、抗生素使用率最低,192名出院病人,純中醫治療率66.7%,沒有一例加重,複陽,零死亡、零感染。人均住院費用低。
劉華認為,早期在認識、溝通和了解方麵,中醫的參與率和作用發揮不足,應當充分發揮中醫作用,取長補短;中醫應對疫情的人才隊伍十分薄弱;缺乏中醫藥防疫物資的儲備,應具有科學、正確的宣傳導向。
論壇主席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在論壇開幕式上。周建瑩攝
高解春在點評與總結中說, 要科學理性的看待疫情,小小的病毒已給我們很多教訓,一是科學公共衛生體係和預警體係建設非常重要,決策也很重要,但我們更需要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希望有一個有效、敏感、科學的公共衛生體係和公共衛生預警體係,也希望這一體係是一個法律的體係,是一個自動啟動的體係,是一個更少的受到人為因素幹擾的體係。公共衛生問題一定要被高度的重視,任重道遠,但這一定是方向。二是學科建設始終是醫院的重中之重,學科建設無止境,它將決定我們所有學醫人的管理之道。三是醫院管理是一門學科,非常重要,希望從事醫院管理和學科建設的人永遠記住這次疫情,永遠以史為鑒,快樂地走向遠方。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