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麵臨著工作生活以及學習方麵的多種壓力,許多國家人群的睡眠質量都有所下降,而且很多人都不能確保晚上能按時睡覺,這就產生了晚睡一族和熬夜一族。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晚上10點入睡,不僅是成年人,很多兒童少年也因學業功課方麵的壓力,入睡時間大多集中在晚上12點左右。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麵臨著工作生活以及學習方麵的多種壓力,許多國家人群的睡眠質量都有所下降,而且很多人都不能確保晚上能按時睡覺,這就產生了晚睡一族和熬夜一族。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晚上10點入睡,不僅是成年人,很多兒童少年也因學業功課方麵的壓力,入睡時間大多集中在晚上12點左右。從健康層麵來講,晚睡不是單單減少了睡眠時間,也並不是白天多睡就可以補充回來的,晚睡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同時是以透支身體健康為代價的。
近日,據廣州日報微博報道,18歲高中畢業之後,杭州27歲女子唐羽(化名)就沒有在淩晨2點之前睡過覺。上網、追劇……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刻,都是她與自己的狂歡時分。然而最近,她的臉上居然長出了老年斑!通過診斷,唐羽臉上的老年斑屬於長期熬夜、精神狀態差引發的。改變生活作息後,目前她的老年斑已經出現淡化的跡象。
晚睡的危害非常大,其不僅會影響機體胃腸道的健康,還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力等,如今科學家們在熬夜晚睡如何影響機體健康方麵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021年10月,來自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文章表示[1],熬夜會導致機體的晝夜節律紊亂,或會損害機體的免疫反應並加快癌細胞的增殖。研究人員分析了慢性時差影響癌細胞周圍微環境的方式,他們對兩組注射了黑色素瘤細胞的老鼠進行了研究。第一組作為對照,暴露於正常的晝夜節律:12小時的光照和12小時的黑暗;而第二組模擬了慢性時差,明暗暴露每兩天偏移六小時,效果相當於每周在21個時區漫遊。一個月後研究者發現,慢性時差組小鼠的腫瘤大約是對照組的三倍。研究者表示,兩組小鼠免疫係統對腫瘤的反應方式截然不同。比如在慢性時差組中,巨噬細胞等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水平出現反轉,使其更傾向於促使腫瘤生長。同樣地,其他免疫細胞和分子(包括細胞因子等)的節律也被破壞了。即使腫瘤沒有擴散到附近的器官,例如肝髒或脾髒中,科學家們也觀察到這兩個器官的免疫係統晝夜節律變化都受到了抑製。
同一個月,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另一篇研究報告中[2],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熬夜會導致心髒細胞生物鍾與大腦生物鍾不同步,從而使心髒生物鍾不能預測身體的日常需求;當晝夜節律被打亂時,心血管係統可能無法應對工作生活中的日常壓力,從而就會增加機體不良事件的風險,比如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證明,心髒細胞會通過細胞內鈉離子和鉀離子水平的日常變化來調節期晝夜節律,心髒細胞內外不同水平的鈉離子和鉀離子允許電脈衝引起它們的收縮並驅動心跳。在小鼠分離的細胞和心髒組織中,鈉和鉀的這些每日節律的發生是為了讓細胞蛋白質發生變化,離子被泵出,為蛋白質水平的日常增加“騰出空間”,讓研究人員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鈉/鉀的水平變化高達30%,這使離體心髒細胞的電活動產生了驚人的兩倍變化。因此,研究者得出結論,熬夜可能會導致心髒細胞內的晝夜節律與我們的行為脫鉤,從而使心髒生物鍾不能預測機體日常需求的波動,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需求波動在白天會更高。
仍然是10月,發表在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3],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晚睡、晚起或睡眠不足,均與更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風險相關。文章中,研究人員評估了睡眠習慣對中國人群AMI風險和冠狀動脈疾病(CAD)嚴重程度的影響。他們共納入相關住院患者873例,其中AMI患者314例,餘下559例設為對照組。研究人員通過麵對麵方式,使用SFQ睡眠調查問卷對患者睡眠習慣做了全麵評估。使用Gensini評分,評估了AMI組和CAD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疾病嚴重程度。當對其他睡眠因素和人口統計學特征進行調整後,他們發現,晚睡(晚24點及之後)、晚醒(早7點後)或睡眠不足(不足6小時),均與較高的AMI發生風險相關。最後研究者得出結論:睡眠不足是急性心梗和冠脈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危險因素,而且晚睡也與急性心梗風險增加相關。
2021年8月,PNAS雜誌上[4]發表了美國密歇根大學科學家們的一篇最新研究,他們發現,熬夜晚睡會增加機體抑製性神經元活動,從而破壞機體的記憶力。研究者指出,當熬夜導致睡眠不足時,大腦中導航和處理及存儲新記憶的海馬體中的抑製神經元活動會增加;這些抑製性神經元會限製其周圍神經元的活動,從而使得海馬體中的正常神經元活動無法聚集,進而就會破壞記憶的鞏固。
首先研究人員分析了睡眠和清醒、海馬神經元活動和活動驅動的核糖體S6蛋白磷酸化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給予小鼠一種恐懼刺激,當小鼠在受到刺激後被允許自由睡覺時,結果發現小鼠海馬體齒狀回部分的核糖體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接下來研究人員試圖研究這種活動驅動的核糖體S6蛋白磷酸化的減少是否會在睡眠不足後對所有神經元產生類似的影響,他們使用生物信息學比較了與磷酸化的含S6蛋白的核糖體相關的mRNA豐度,分析了之前睡眠或不睡眠條件下的mRNA表達譜;結果發現,在睡眠剝奪後,一種類型的RNA轉錄物的豐度顯著增加,這些轉錄物已知專門存在於表達神經肽生長抑素和抑製性神經遞質GABA的中間神經元中,這就表明,含有生長抑素的中間神經元之間的更大活動會抑製周圍神經元,從而抑製海馬體中的整體核糖體S6磷酸化,充當減緩其放電的門控作用。該研究為進一步分析操縱興奮性和抑製性神經元活動之間的相對平衡如何影響記憶和睡眠打開了新的大門。
2021年6月,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雜誌上發表文章[5]揭示了機體的性格層次、睡眠模式甚至基因之間的聯係。他們發現,早起或晚睡會影響人類的性格,而且性格和“早起—晚起”之間的關係部分是由基因因素造成的。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愛沙尼亞生物銀行的參與者進行大規模的抽樣調查,參與者回答了關於睡眠時間和性格的問卷,性格也由熟悉參與者的人來評估。這樣研究人員就能夠確定睡眠和性格之間的表型關係。該研究中,研究人員不僅證明了睡眠類型、性格和部分基因之間存在聯係,而且這或許有可能改變機體睡眠類型,或者至少通過增強自我控製能力,訓練自己養成一種不同的、更便於社交的睡眠模式。後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調查這種增強自我控製的幹預措施是否會導致永久性的改變,還是會促進後期機體睡眠類型的健康。
其實早在前些年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熬夜晚睡會對機體健康產生多種有害影響了,2018年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發現[6]熬夜晚睡的夜貓子過早死亡風險或會增加10%,而且“夜貓子”行為與一係列健康問題直接相關,夜貓子人群常常患多種疾病的風險較高,比如肥胖、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而且這些人群也更容易出現不健康的行為,比如吸煙、飲酒、藥物濫用及缺乏體育鍛煉等。
熬夜晚睡不光會影響成年人的健康,其對兒童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此前發表在Journal of Epidemiology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7],來自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廣州、年齡9-12歲的2795名兒童的睡眠習慣,並闡明了睡眠持續時間和身體脂肪含量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表明,睡眠時間較長的兒童與睡眠時間較短的相比有著更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而且兒童每晚睡一小時,其機體的BMI值就會有一個小幅增加,因此研究者得出結論,晚睡和睡眠不足均會導致兒童超重。近日,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在Pediatric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8],兒童睡眠不足(晚睡)或會增加其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文章中,研究人員對4525名9-10歲英國兒童的身體測量數據、血液采樣結果和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參與調查的兒童的睡眠長度從8小時到12小時不等,平均每晚10.5小時。研究結果顯示,睡眠較少的孩子不僅體脂含量高,患胰島素抵抗綜合征、極端超重或肥胖的風險也相應較高,這或許是因為夜間每增加一小時的睡眠都會對控製兒童的體重、降低血液中糖分積累及促進肌肉生長有幫助。
綜上,熬夜或晚睡對機體健康有著多種負麵影響,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多方壓力的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時刻調節自己的行為,培養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晚睡,中午疲勞的時候小睡一會,這樣就能減緩睡眠驅動力,讓自己更有幹勁;同時通過冥想、聽輕音樂等方式放鬆情緒,這樣也能抑製我們的喚醒係統,讓大腦更容易入睡。
參考資料:
【1】I Aiello, M L Mul Fedele, F Román, et al.Circadian disruption promotes tumor-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 favor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Sci Adv. 2020 Oct 14;6(42):eaaz4530. doi:10.1126/sciadv.aaz4530. Print 2020 Oct.
【2】Stangherlin,A.,Watson,J.L.,Wong,D.C.S. et al.Compensatory ion transport buffers daily protein rhythms to regulate osmotic balance and cellular physiology. Nat Commun 12, 6035 (2021). doi:10.1038/s41467-021-25942-4.
【3】Lian, X., Gu, J., Wang, S. et al. Effects of sleep habits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ese population. BMC Cardiovasc Disord 21, 481 (2021). doi:10.1186/s12872-021-02251-8
【4】James Delorme, et al. Sleep loss drives acetylcholine- and somatostatin interneuron–mediated gating of hippocampal activity to inhibit memory consolidation. PNAS, August 10, 2021 118 (32) e2019318118; doi:10.1073/pnas.2019318118.
【5】Anita Lenneis, Uku Vainik, Maris Teder-Laving, et al.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e to chronotype at both the phenotypic and genetic lev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21) doi:10.1111/jopy.12645
【6】Kristen L. Knutson,Malcolm von Schantz. Associations between chronotyp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UK Biobank cohort,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018),doi:10.1080/07420528.2018.1454458
【7】Jiao Wang,Peymane Adab,Weijia Liu,et al. Prevalence of adipo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leep duration, quality, and timing among 9–12-year-old children in Guangzhou, China,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7). DOI:10.1016/j.je.2016.11.003
【8】Alicja R Rudnicka,Claire M Nightingale,Angela S Donin,et al. Sleep Dura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Pediatrics. 2017 Sep;140(3):e20170338. doi:10.1542/peds.2017-0338.Epub 2017 Aug 15.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