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最基層的鄉村村醫,陸秉權既是村民的“守門人”,也是父老鄉親心中信任的人,依賴的人。他,時刻守護著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這道最基礎的防線,他,無愧於黨和人民賦予“道德模範”的光榮稱號。他,時刻堅守著,踐行著,奉獻著。他,就是“寧夏鄉村醫生”陸秉權!
寧夏鄉村醫生—陸秉權
陸秉權,男,漢族,中共黨員。籍貫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震湖鄉龍川村。1977年5月生,後因車禍導致左腿高位截肢。1996年畢業於固原衛校,2018年畢業於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2014年起至今擔任潘河村村醫,當起了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太陽山鎮潘河村的健康“守門人”。
2014年,得知潘河村缺乏村醫後,陸秉權說服了父母,打包醫書、鍋碗和鋪蓋,帶著“能不給政府、給別人添麻煩就不添麻煩”一貫執念,獨自騎著三輪摩托車一路北上,從當天下午16點直至第二天淩晨3點多到達潘河村,曆程300多公裏。見習半年後,他正式披上白大褂,懷著紮根基層救死扶傷的神聖信念,如願以償的開始了村醫生涯。隨著年邁的父母相繼去世,他更是責無旁貸,把心思都花在守護村民健康上。
孤身一人來到無親無故的潘河村,剛來時,他連當地方言都聽不懂,吃住在沒有暖氣、自來水的村部中,架著拐杖自己生火、提水。生活上的艱苦與不便,並沒有影響到陸秉權的工作熱情,在潘河村從醫期間恰逢脫貧攻堅,國家對鄉村醫療事業的傾斜支持力度很大,陸秉權架著雙拐入戶宣傳健康扶貧政策,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這裏,他雖然忙碌卻倍感充實。失去了一條腿,但陸秉權走的路卻不比常人少,每月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走村入戶做健康隨訪。村道上經常能看到他或騎著電動小三輪,或拄著拐杖背著藥箱的身影。他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鄉村衛生健康事業的第一線,救死扶傷、扶危濟困。農村群眾衛生健康意識薄弱,當時口罩等防疫物資又很緊缺,陸秉權自掏腰包,前後總共花了3000多元錢,買了1400多個口罩,挨家挨戶向村民免費發放,並緊抓時機積極宣傳防疫知識。他的醫藥箱裏,除血壓計、聽診器、測溫槍等醫療器械外,至今還塞滿了兒童口罩和成人口罩,以備不時之需。建檔立卡貧困戶、慢性病患者、孤寡老人都是陸秉權特別關心的對象。一天的時間,陸秉權就要騎二十多公裏的距離,村裏的東南西北都已經被他跑遍,電動摩托車也騎壞了兩輛。夏天送防暑藥品,冬天送心腦血管病的防治藥物。陸秉權還管理著130多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給腿腳不便的老人送藥,是陸秉權的另一項重要使命。陸秉權背起白色醫藥箱,拄著雙拐敲響村裏老人的大門。老人快八十了,雙目基本失明,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壓,子女在外打工因為疫情未能回家,隻有老兩口相依為命。“早上服用,一天一次,一次一粒。”陸秉權向老兩口遞上降壓藥後,並叮囑他們不要輕易外出,做好個人防護。登門一次,陸秉權就保證了老兩口一個月的用藥量。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陸秉權“跑”得更勤、更快了。他拄著一把拐杖,守護著潘河村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為準確向上級提供返鄉人員信息,他利用自己村醫掌握的各方麵的詳細數據和村幹部一起排家走戶,在有限的時間內,摸排登記外省返村人員35戶,59人,寧夏區內回村人員324戶,857人。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級,外省返村人員需要早晚上門測溫上報衛生院。潘河村是個移民村,全村1500多人都從寧夏南部山區搬遷而來。搬出大山,上學、務工都方便了,卻為疫情防控帶來困難。那段時間,陸秉權要為約60位返鄉大學生和務工人員進行為期兩周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每天來回兩趟為他們測溫、登記。上門隨訪慢病患者、重症老人,為老人送藥等也是他在疫情期間的重要工作。其剛開始有的老人家很固執的堅持不戴口罩,他就免費為他們送口罩,並苦口婆心的講解疫情的危害和相應的防護知識。在他的感召下,村民自發自覺的主動配合日常佩戴口罩,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提早等候核酸檢測等工作,確保了潘河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有序開展。
對“知遇”自己的潘河人,陸秉權以熱忱的醫療服務積極回報著,施展平生所學救治病人,不知何時起,陸秉權自然而然的把他鄉當故鄉,把村民當親人。從醫以來,陸秉權每年都會拿出自己工資的三分之一,為老人們買月餅、胡麻油、被褥等各種物資,有時還給他們理發。除了藥品之外,棉被、棉衣、棉鞋等保暖用品陸秉權也都會一一送去。在傳統佳節,陸秉權還會給孤寡老人們送去大米油鹽等糧食,坐下來陪老人說說話、嘮嘮家常。在2018年10月獲得5000元道德模範獎金後,他立即把獎金又回饋在村民身上,買來了70套床上用品,送給前來衛生所體檢的老人。2021年,在甲子年這個值得慶賀的春節前夕,陸秉權自掏腰包為前來體檢的百位老年人送去了價值4600元的禮品,每一位老年人一床蠶絲被。2022年他又為百位老年人送去了價值5000元的慰問禮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陸秉權的“家”中,堆積在桌下的方便麵、餅幹、大米、蔬菜、水果等,屋子一角堆積著鍋碗瓢盆等炊具。房屋門口停著那輛電動小三輪,室中央架著一台熄火的小鐵爐,房屋頂頭是一張放著鋪蓋的單人床。以上,便是陸秉權在潘河村的全部家當。前兩年,陸秉權的父母先後去世。一直以來,村黨支部書記王玉峰都有心給陸秉權找個伴兒,卻一直沒有碰到合適的。“一個人也過慣了!”被問及婚姻問題,44歲的陸秉權說隻想著為潘河村服務好,並沒有成家的想法。一撇一捺是為人。痛失一腿,讓陸秉權成為缺撇少捺的“人”。在拐杖的支撐下,這位“獨腿”村醫走的路不比常人少,每月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入戶隨訪,村道上經常能看到他或騎著電動小三輪,或拄著拐杖背著藥箱的身影。他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鄉村衛生健康事業的第一線,救死扶傷、扶危濟困。他架著雙拐入戶宣傳健康扶貧政策、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陸秉權獨步前行,蹚出一條醫者仁心路。以心換心,村民把陸秉權當成了自家人,但村民們自發送的雞蛋、蔬菜和水果,都被陸秉權婉言謝絕了,他深情的對村民說:“咱是移民村,大家都是辛勤的勞作才獲得的成果,都不容易”。懷著對村民質樸的情感,陸秉權以熱忱的醫療服務積極回報著。他每年都會拿出自己工資的三分之一,為老人們買月餅、胡麻油、被褥等各種物資,有時還給他們理發。近幾年所獲得的外界獎金及物資全部都轉手花在老百姓身上。並先後榮獲2016年紅寺堡區“身邊好人”, 2017年紅寺堡區老百姓滿意的村衛生室, 2018年度吳忠市第四屆“道德模範”,2020年身邊的“戰役模範”推選活動先進個人,2020年中國網事感動2020第三季人物的光榮稱號。
做為一名最基層的鄉村村醫,陸秉權既是村民的“守門人”,也是父老鄉親心中信任的人,依賴的人。他,時刻守護著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這道最基礎的防線,他,無愧於黨和人民賦予“道德模範”的光榮稱號。他,時刻堅守著,踐行著,奉獻著。他,就是“寧夏鄉村醫生”陸秉權!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