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60.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育兒焦慮的年輕父母多,回答非常多和比較多的受訪者分別占12.9%和47.1%。朱先生認為,當下很多家長有育兒焦慮,是因為現在的家長與以往的家長在育兒觀念上有區別,對孩子的期望值更高。
漫畫:邱炯
育兒已經成為80後甚至90後父母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平衡不同教育觀念,如何讓孩子在課業負擔中快樂的成長等,都成為當下年輕父母的熱議話題,也由此引發了一些父母的育兒焦慮。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中,60.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育兒焦慮的年輕父母多,孩子不好好學習和孩子身體不健康成為父母最普遍的育兒焦慮。對於父母產生育兒焦慮的原因,67.0%的受訪者認為是攀比心理重。
北京市民朱先生是一家私企的執行總監。他的兒子今年讀小學五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裏名列前茅,多才多藝,還曾經在全國少兒乒乓球賽中拿到過名次。說起孩子,朱先生表示自己雖然為他驕傲,但是也有很多擔憂。
“孩子就讀的學校,小朋友們都非常優秀,像他這樣拿過獎的並不是鳳毛麟角。孩子即將麵臨升學,我一點都不敢對孩子放鬆要求。”朱先生說,他的兒子最近學習成績有所下滑,由於他平時工作很忙,孩子的學校離家很遠,為了方便督促孩子學習,按時上興趣班,他特地在學校附近租了一處房子,又請了保姆料理孩子的生活。
調查中,60.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育兒焦慮的年輕父母多,回答非常多和比較多的受訪者分別占12.9%和47.1%。據受訪者觀察,孩子不好好學習(64.1%)和身體不健康(60.3%)是年輕父母們最普遍焦慮的問題,其次是孩子性格有缺陷(44.0%),接下來依次是孩子人際關係不好(33.7%)、沒有特長(33.2%)、缺乏社會常識(30.8%)、見識不夠廣(27.2%)、親子關係出問題(25.1%)、外形不夠好(23.6%)等。
今年32歲的劉美清和丈夫在上海打工已有11年,他們10歲的女兒一直在河南老家,由祖父照顧。每到暑假,劉美清夫婦都會把女兒接到自己身邊團聚。劉美清說,對於女兒,她感到有很多虧欠,也有很多擔憂。“一方麵,孩子一直跟著老人生活,而老人養孩子一般隻會溺愛。我很擔心孩子會被寵壞。另外一方麵,我在大城市打工多年,深深感覺到大城市的孩子多才多藝、見多識廣,孩子生活在小城市或農村,與他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劉美清說,她平時一直觀察身邊當地孩子吃穿玩的東西,給女兒買了寄回去,還在暑假給自己女兒報了很多興趣班。
造成年輕父母育兒焦慮的原因有哪些?調查中,67.0%的受訪者歸因於攀比心理重,64.1%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
“現在很多家長養孩子都很‘舍得下本’, 按照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標準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東西。”青島某公立幼兒園的張亞萍老師對記者說,對於孩子,以前的家長和現在的家長都很關心,但是養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加大了家長的焦慮。“拿我們園裏的孩子來說,衣服、文具、兒童畫冊、零食等,家長都盡可能給買名牌、進口產品。興趣班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課’。因為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朱先生認為,當下很多家長有育兒焦慮,是因為現在的家長與以往的家長在育兒觀念上有區別,對孩子的期望值更高。“有人說自己小時候沒有吃專門的營養餐,沒有用手機,沒有請研究生做家教,照樣健康長大了,甚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但是,現在的家長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對孩子的關注更全麵,焦慮也就更多”。
據受訪者觀察,年輕父母在育兒方麵產生焦慮的原因還包括孩子的教育花費高(43.5%)、經濟實力不足(39.6%)、年輕父母心理承受力弱(29.5%)、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理念有衝突(28.1%)。
張亞萍認為,家長關心孩子的成長是正常的,但是不應該因此給孩子和自己造成過大壓力。“現在的家長恨不得成為教育專家。但是,即使家長的受教育水平在提高,會為了孩子的成長花費很多心思,查閱很多資料,但做法也不一定都是科學的。”她提醒說,比起學校老師,家長更主要的任務是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讓孩子擁有溫馨的家庭環境和正常的親子關係,以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身體,向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如何緩解年輕父母緩解育兒焦慮?調查中,69.7%的受訪者建議家長多傾聽和尊重孩子的想法,66.4%的受訪者認為家長應樹立正確的育兒理念,45.0%的受訪者建議年輕父母多向有經驗的父母求教,30.9%的受訪者提醒家長向醫生、育兒專家尋求幫助,39.9%的受訪者認為家長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37.8%的受訪者認為多看育兒書有幫助。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父母占63.7%,準父母占17.3%;從年齡段看,00後占0.5%,90後占23.2%,80後占51.1%,70後占19.3%,60後占4.9%,60前占0.9%。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