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慢性肝病患者肝髒和骨髓之間存在免疫對話

作者:袁蕙芸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7-08-16
導讀

最近,肝髒領域權威雜誌《Hepatology》(影響因子 13.25)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馬雄教授團隊關於肝內新型免疫調控細胞——髓係抑製細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慢性肝病肝內炎症是如何發生的?有什麼辦法控製?最近,肝髒領域權威雜誌《Hepatology》(影響因子 13.25)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馬雄教授團隊關於肝內新型免疫調控細胞——髓係抑製細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馬雄介紹,研究納入了148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患者55例,並與45例正常對照者進行比較髓係抑製細胞的數量、表型和功能特性。該研究發現,在慢性肝病患者特別是PBC患者中,外周血和肝內均出現髓係抑製細胞的明顯積聚。原來,肝髒內細胞如肝細胞和膽管細胞在受到損傷時會發出求救信號——一種炎性因子(CCN1),而後者可招募並且擴增骨髓裏的髓係抑製細胞,到肝髒炎症部位抑製過強的炎症反應。因此,這種免疫細胞是維持慢性肝病患者肝內免疫穩態的重要負性調控細胞,並具有潛在的免疫治療價值。該論文闡述了慢性肝病患者的肝髒和骨髓之間存在活躍的免疫對話,進一步拓展了慢性肝病的臨床診治思路。張海燕和連敏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馬雄教授為最後通訊作者。

可喜的是,今年,馬雄教授研究團隊圍繞PBC的臨床特點和發病機製連續發表了多篇原創性論著,分別發表在Gut(影響因子16.68)、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2)和AP & T(7.29)等國際著名雜誌。

例如,馬雄教授團隊通過高通量測序對PBC患者腸道菌群的紊亂進行了研究。PBC患者細菌多樣性指數顯著下降,其總體菌群結構組成也顯著區別於對照組。在屬的水平上,12個菌屬相對豐度發生改變。經過半年的標準治療後,6個菌屬在治療後細菌比例發生逆轉。該研究對PBC患者腸道菌群組成和功能進行了係統的研究,初步揭示了腸道菌群在PBC發病機製中的重要作用和臨床意義。對腸道菌群開展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開發新的PBC診斷和預後標記,以及發掘新的PBC治療方案。

再例如,《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馬雄教授團隊與東南大學劉向東教授課題組、安徽醫科大學張學軍教授團隊合作完成的PBC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研究論文。研究結果不但驗證了多個既往發現的疾病易感基因,還發現了6個新的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風險位點。該項研究取得了PBC發病機製研究的突破,對疾病機製的後續研究、個性化診療等方麵將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課題組連續發表原創研究成果,馬雄教授感慨地說,要做臨床研究,首先建立好獨特而完整的患者隊列和樣本庫。臨床醫師應該注重做臨床轉化研究,一方麵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臨床醫師的優勢,也可在第一時間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回饋廣大患者。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