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觀電視和靜脈血栓栓塞:一項係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動脈血栓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和靜脈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兩種密切相關的疾病,它們具有共同的危險因素(肥胖和吸煙)和病理生理途徑(凝血,血小板活化和血脂異常)。這兩種疾病狀態都與大量發病率、過早死亡率和高醫療費用有關。
眾所周知,體力活動與動脈粥樣硬化性CVD呈負相關和劑量反應關係。相反,缺乏身體活動或久坐行為始終與血管疾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 CVD)的風險增加有關。雖然關於身體活動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之間關係的證據大多不一致,最近對14項基於人群的前瞻性研究進行的彙總分析表明,與缺乏身體活動相比,定期進行身體活動也與VTE風險降低有關。看電視是休閑久坐時間(身體不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並且有文獻證據表明它與動脈粥樣硬化性CVD的關係。綜合這些證據,長時間看電視可能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增加有關。然而,迄今為止的證據並不一致。雖然一些研究報告長時間觀看電視會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其他研究報告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兩者有關聯。在此背景下,通過對所有已發表的關於該課題的觀察性隊列研究進行係統回顧和薈萃分析,我們試圖評估看電視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之間的前瞻性關聯的性質和程度。
最終,3篇代表3個獨特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文章符合分析條件,2016年至2021年間發表的研究包括131 421名普通人群參與者和964名VTE事件。其中兩項位於美國,一項位於日本。基線時平均年齡在54歲到65歲之間。平均隨訪時間5.1 ~ 19.8年。所有的研究都是通過自我報告的問卷調查來評估看電視時間,但不同研究的分類有所不同。雖然協變量調整的程度有輕微的差異,但這三項研究都針對已確定的風險因素進行了調整,所有三項研究均處於中等偏倚風險。VTE的合並多變量調整RR (95% CI)為1.35 (1.07-1.70;使用推薦分級評估、開發和評價(GRADE)工具,證據的質量很高(在線補充材料,S6)。
在對三項隊列研究的彙總分析中,長時間觀看電視與VTE風險增加有關,這與身體活動無關。看電視是一種常見的久坐行為,眾所周知,它與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內的不良健康結局有關。目前的研究結果增加了現有證據,即缺乏身體活動可能是靜脈血栓栓塞和動脈粥樣硬化性CVD共享的另一個常見生活方式因素。長時間觀看電視(靜脈血栓栓塞的強危險因素),可能通過以下方式增加靜脈血栓塞的發展:(i)增加不良的危險因素水平,如體重,高血壓和血脂;(ii)增加全身炎症;(iii)增加血漿粘度和血小板聚集;(iv)通過抑製長時間坐位期間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來促進靜脈淤滯。雖然身體活動也被證明可以降低VTE的風險,但總體研究結果表明,由於觀看電視而增加的VTE風險與身體活動無關。久保田等人的研究表明達到推薦的身體活動水平並不能消除與頻繁看電視相關的VTE風險增加。還觀察到,身體活動可以減輕但不能消除與電視觀看時間延長相關的死亡風險增加。相比之下,中高等強度體力活動似乎可以消除與久坐有關的死亡風險增加。由於看電視而來的額外風險可能是由於在狹窄的位置上進行這項活動的時間非常長,這對VTE的發展是有害的;而不是以休息為特征的坐著時間。與這一觀點一致的是,另一份報告表明,如果人們在短時間鍛煉之間久坐不動,定期運動並不能減輕由於長時間坐著而導致的死亡風險增加。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看電視帶來的額外風險可能是與看電視有關的不健康飲食行為,比如吃零食。
這個薈萃分析有幾個固有的局限性,包括:(1)可供彙總的研究數量少,這可能是因為暴露(電視觀看)和結果(VTE)是獨特的,在現有的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中很少進行評估;(ii)自我報告的電視觀看評價導致的誤分類偏差;(3)看電視時間的分類和長時間看電視的定義差異較大;(四)殘餘混雜;(v)反向因果偏差;(vi) 由於使用單一基線測量暴露而產生的回歸稀釋偏倚的可能性;(vii)無法調查所報告的個體亞群之間的關係。此外,我們無法研究電視觀看與VTE風險之間的劑量 - 反應關係,因此不確定哪一種看電視時間最可能影響VTE的發展。
綜上,本項覆蓋13萬餘人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與看電視不足2.5小時相比,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增加35%有關!且這種關聯與年齡性別運動水平和BMI都無關。基於對現有觀察性前瞻性隊列研究的薈萃分析的新證據可能支持長時間觀看電視與VTE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這與身體活動無關。在長時間的久坐活動中,比如看電視,經常休息,同時保持推薦的體育活動水平,可能對靜脈血栓栓塞的預防至關重要。還需要進一步的大規模研究來探索其相關性。
原文來源:
Setor K. Kunutsor, et al. Television viewing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2) 00, 1–4
https://doi.org/10.1093/eurjpc/zwab220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