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興起為醫改提供了新思路。“互聯網+”醫療能夠提高醫療健康的可及性。
前言
5G、雲計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高品質、多層次、便捷性的需求,互聯網醫院應需而生,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入有助於實現方便可及的醫療健康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更是起到了輕症篩查有效分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患者、醫生、醫院、政府四方獲得感。醫院基於互聯網醫療思維,在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規範、服務內容、價格形成機製、從業人員培養與管理六個維度建設互聯網醫院,提出公立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和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應對策略。
互聯網醫院概念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出台的《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中指出,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醫院主要有兩種組織方式,一是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二是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兩者的舉辦主體分別是實體醫療機構和技術平台企業。由此可見,互聯網醫院是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提供在線谘詢、複診等醫療服務的開放型平台,具備醫患視頻在線診療係統、電子病曆係統、在線醫囑及處方審核係統、電子處方和在線結算係統。互聯網醫院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需具備醫療服務資質及電子處方開具資質,在線醫生是該平台所屬實體醫療機構的職業注冊醫生或已辦理多點職業資質的醫生。
互聯網醫院建設模式
近年來,山東省立第三醫院(簡稱“省立三院”)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的價值主張,樹牢互聯網思維,建立管理、運營、技術、醫生四個團隊,在支撐保障、標準規範、服務內容、行為監管、運行機製五個方麵先行先試的互聯網醫院發展模式,依據需求選擇了醫院線上服務(H+I模式),也兼容了醫院與第三方平台融合服務(H與I融合模式)的建設模式。
1.互聯網醫療思維
省立三院秉承開放、合作、創新、共享的互聯網思維,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主體,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醫院建設思路,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展醫院服務時間和空間。通過互聯網技術,為企事業單位、高校、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療資源匱乏地區、保險公司等搭建互聯網醫療橋梁。通過架橋,實現傳統醫療向智能醫療邁進。
2.四個團隊建設
在組織結構方麵,省立三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分管院長為副組長的互聯網醫院領導小組。專門成立了智慧醫療工作部統一協調各科室,搭建了管理團隊、運營團隊、技術團隊和醫生團隊,分別從互聯網醫療製度建設、服務拓展、信息與網絡安全、醫療服務等方麵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麵探討互聯網醫院專職醫生與全科醫生聯合培養的機製。
3.建立五種機製
(1)支撐保障
在基礎支撐方麵,不斷完善院內信息化建設,建設了互聯網診療監管平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互聯網醫院運行提供技術保障。在信息安全方麵,與第三方圍繞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兩大方麵,共同打造信息安全縱深防禦體係,覆蓋信息係統的基礎設施、應用服務和用戶數據等多個方麵,並嚴格遵照國標《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係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的三級要求,持續性的對信息係統進行安全建設,與共建單位合作實施三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依據標準,實現雙網絡、雙路服務器,保障數據安全。全麵保障患者隱私,建立對涉及公眾安全、個人隱私等重要信息訪問與共享的保護機製。
(2)標準規範
標準規範對保障互聯網醫療安全和質量有重要的作用,包括互聯網醫療應當使用和執行的標準中所涉及的有關步驟、協議、在線診療流程等信息。省立三院從工作職能、服務環境建設、服務工作規範與流程、互聯網醫療服務製度等方麵建立互聯網醫院標準規範體係。根據《關於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製定了8個核心製度,形成60餘項工作製度,編製了省立三院互聯網醫院管理手冊,建立起互聯網醫療製度體係。使互聯網醫療有規可依,從標準規範上保障互聯網醫院運行,保證提供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3)行為監管
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醫院服務,需要嚴格的診療行為監管,從而保證服務到達居民端時能夠有效滿足居民的期望和獲得感。省立三院在互聯網醫療監管體係上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在縱向層麵建立三級質控體係。智慧醫療部負責互聯網醫療行為日常監管;醫務部、質管部負責互聯網醫療體係和流程雙重監管;向上對接省級監管平台,接受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二是在橫向層麵建立質量管理組織。互聯網診療行為質管小組負責互聯網診療質量監管、問題反饋並考核;醫務部和質管部進行雙重監管;互聯網醫院處方質控小組依據《電子處方管理辦法》、《藥品處方審核流程》實時進行處方審核和監管;醫療安全辦公室、投訴辦負責互聯網醫院診療行為投訴、醫療糾紛處理雙重監管。三是在過程上建立全麵監管體係。依托互聯網診療監管平台,建立涵蓋診前、診中、診後的可質控、可監管、可追溯、全過程的診療行為監管體係,保障醫患雙方的行為安全。
(4)服務內容
依托互聯網醫院服務平台,“互聯網+”醫療服務不斷拓展,互聯網慢病管理和診後服務向專科縱向發展,推出互聯網MDT慢病和診後服務包。開展互聯網醫藥聯合體業務使慢病或複診患者享受到足不出戶獲取開方、在線支付、配送上門的服務,目前省立三院已實現藥品配送到家,患者也可就近藥店取藥,醫、患、藥距離更近。與湖南湘西州中醫院、新疆農十二師頭屯河農場醫院、濟南市天橋區醫院、濟南中德骨科醫院等56家醫療機構實現了遠程會診、遠程影像,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與共享。在“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業態融合方麵,開展了肺結節人工智能測定、骨齡測定檢測、眼底AI。典型的眼底AI技術走進了基層社區,通過社區篩查,部分患者及時轉入線下住院治療。截至目前,互聯網醫院提供谘詢服務2000378人次,複診服務42012人次;在疫情防控期間,開通線上發熱門診服務,免費提供在線醫療幫助4552人次;為合作單位提供遠程影像服務14367人次,遠程會診服務190人次,在本院提供遠程心電服務110036人次,開展了特色眼底AI智能篩查糖網病和肺結節人工智能測定項目。
(5)運行機製
互聯網醫院提供持續穩定醫療服務關鍵要在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內部運行機製上下功夫。省立三院運行機製主要體現在責任劃分、決策實施、質控監管、宣傳運營、考核激勵、多方合作六個方麵。在機製創新上,建立醫院、醫生、患者、互聯網企業、藥店、養老院、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各個環節的溝通機製,尋求價值共同點,確定服務的切入口或落腳點,形成利益和風險共同體,加強與衛生、醫保、行業協會等部門的協作,營造市場、政府、社會、醫院聯動的生態係統。在體製創新上,鼓勵醫生深度參與,調動積極性,建立共贏模式,激發醫生參與熱情,合理安排互聯網醫院服務工作時間,並納入醫生的績效考核指標,讓醫生獲得應有的回報與職業尊嚴,促進互聯網醫院的良性循環。在運營創新上,與合作方密切交流,促進相關信息標準化建設,逐步豐富和完善服務內容及方式,帶動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物流、移動終端等產業發展,打造互聯網醫院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疾病診治、康複指導、養老照護的大健康全產業鏈,通過專科會員服務包套餐收費,實現了實體醫院無縫對接居民健康管理的增值服務模式。
互聯網醫院建設模式應對策略
互聯網醫院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建立穩定的組織結構,必須是“一把手”工程,重點圍繞建設運營和行政管理建立體係。互聯網醫院需要巨大的技術及資金投入,並且需要具備強大的運營能力,實體醫院在互聯網醫院建設運營目標、配套性政策製定、解釋和運用及實施策略進行整體規劃設計與監督方麵發揮作用,但缺乏整體的市場運營能力,因此,有必要引入第三方機構來整合實體醫院、社會資本及互聯網的優勢資源進行市場化、規模化的運營,從產品研發、技術、現場實施到市場開拓、推廣、宣傳再到C端產品的維護進行全方位的搭建以及落實。在技術架構上,要夯實醫院信息化建設,注重線上線下數據整合,通過標準接口規範,實現醫院數據集成平台支持不同異源異構係統之間的醫療數據的互通並加強數據安全管理。
結論
“互聯網+”的興起為醫改提供了新思路。“互聯網+”醫療能夠提高醫療健康的可及性。借助於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技術優勢,通過醫患互動,數據信息共享、醫藥B2C等方式降低醫療成本解決“看病貴”問題。依托於互聯網與雲計算,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促進醫療衛生資源的縱向流動,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患者不必再經受長途奔波,在基層醫療機構即可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健康,解決“看病難”問題。省立三院在實現互聯網醫療服務可及性方麵做到了支持保障有專班、標準規範有體係、行為監管有製度、服務內容有創新、運行機製有條理。為我國綜合醫院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發展、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提供了一定價值的實踐方案。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的政策法規,明確準入規則,明晰“互聯網+”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市場格局,提高醫療健康可及性。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