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乙型肝炎方麵進展的特點是中國學者的研究以及與國際合作的研究正逐步走上世界舞台,在2010年的歐洲肝髒研究學會(EASL)年會及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年會上,中國學者的研究都引起了來自世界各地學者的廣泛關注。我國學者還對《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進行了更新。在丙肝研究領域,新的抗病毒藥物研究證據積累更多,使新藥的上市變得指日可待。
2010年,在乙型肝炎方麵進展的特點是中國學者的研究以及與國際合作的研究正逐步走上世界舞台,在2010年的歐洲肝髒研究學會(EASL)年會及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年會上,中國學者的研究都引起了來自世界各地學者的廣泛關注。我國學者還對《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進行了更新。在丙肝研究領域,新的抗病毒藥物研究證據積累更多,使新藥的上市變得指日可待。
病毒性肝炎中國大事記(上)
2010年2月 衛生部修訂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範了入學、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麵抗原(HBsAg)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將第六條第一項修改為:“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經治療後臨床症狀消失,肝功能正常,可恢複原工作”。刪除了“HBsAg攜帶者若e抗原陽性,不得從事理發美容業、公共浴室業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等內容。同時,將《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第十六條的第一項、《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一條的第二款、《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監督辦法》第九條的第四款及《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範(2009年版)》第四十六條中的“病毒性肝炎”修改為“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此外,還刪除入學、就業體檢表(包括體檢項目)中涉及乙肝項目檢測的有關內容。這是我國在病毒性肝炎方麵的突破性進展。
2010年3月 《病毒性肝炎雜誌》(J Viral Hepat)專門出版了一期中國特刊,發表了中國學者在病毒性肝炎方麵的研究成果,並介紹了中國在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和防控方麵所獲得的成就。
2010年6月 第七屆全國肝髒疾病臨床學術會議召開。會議重點交流肝髒疾病的臨床研究,並專門了組織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中的病毒性肝炎相關課題負責人就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轉歸、慢性乙型肝炎的優化治療、重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的優化治療等項目進行彙報。會議期間組織了EASL日,由我方組織專題,邀請歐洲特定講者進行交流。
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進展
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
2010年12月,我國發布了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預防的推薦
在慢性乙肝預防方麵,更新的《指南》特別強調乙肝疫苗首針接種時間與劑量。對於HBsAg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應在出生24小時內(最好在出生後12小時內)進行10 μg劑量的乙肝疫苗注射;並強調,對於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對乙肝疫苗無應答者(不產生抗體),應增加疫苗接種劑量和針次,推薦劑量為每針60 μg。對3針免疫程序無應答者,可再接種3針。更新的《指南》還特別指出,在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前是否須篩查乙肝病毒(HBV)感染標誌物,主要是從成本效益方麵考慮,而非從安全性方麵考慮。因為自1982年全球實施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種以來的實踐證明,該疫苗在接種前不篩查是安全的。
診斷的推薦
在診斷方麵,更新的《指南》增加了HBV DNA檢測常用的兩種報告單位及國際單位和拷貝數之間的換算關係,還增加了肝髒彈性檢測肝纖維化的無創診斷方法。
抗病毒治療的推薦
在抗病毒治療方麵,新《指南》除介紹2005年及以前上市的藥物新的抗病毒和耐藥發生研究數據外,還增加了2005年以後上市的聚乙二醇幹擾素(Peg -IFN)α-2b和替比夫定的抗病毒和耐藥研究數據。新《指南》增加了對療效預測和優化治療方麵的內容,提出治療早期病毒學應答情況可預測長期療效和耐藥發生情況。
在抗病毒治療推薦意見部分,專門增加了核苷(酸)類似物(NA)耐藥的預防和治療一節。對於聯合治療,則修改為,對合並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肝硬化及高病毒載量者,宜選用強效低耐藥的藥物,或盡早采用無交叉耐藥位點的NA聯合治療。一旦發現耐藥,應盡早給予救援治療,對於接受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韋治療過程中發生耐藥的患者,可加用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對於阿德福韋酯耐藥者,可加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韋聯合治療;對於未接受過其他NA治療者,亦可換用恩替卡韋。對於NA發生耐藥者,亦可考慮改用或加用IFN類聯合治療,但應避免替比夫定和Peg-IFN 聯合應用,因為可導致外周神經肌肉疾病。
老抗HBV藥物獲新數據
在2010年的AASLD年會上,大會主席共選了17篇研究作為重點交流研究,其中關於丙型肝炎的研究有7篇,而乙型肝炎僅1篇。該項關於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來自我國南京市第二醫院,其結果顯示,妊娠婦女接受替比夫定治療,可有效、安全地阻斷母嬰傳播。該研究是第一項大樣本、應用替比夫定阻斷母嬰傳播的研究,其突出特點是不僅報告了阻斷效果,還報告安全性情況,這為將替比夫定應用於妊娠後期提供了新數據。
2010年,EASL和AASLD年會分別報告了意大利和我國學者將Peg-IFNα-2a治療HBeAg陰性和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療程延長至2年的結果。研究顯示,2年療程可顯著改善停止治療後的病毒學應答情況。特別是在北京佑安醫院的研究中,142例HBeAg陽性患者的療程被延長至2年,38例出現HBsAg血清學轉換,其中22例依次出現HBV DNA轉陰、HBeAg血清學轉換和HBsAg血清學轉換;9例在HBV DNA轉陰後,同時出現HBeAg和 HBsAg血清學轉換;7例則在HBV DNA轉陰後,先出現HBsAg血清學轉換,再出現HBeAg血清學轉換。
新型抗HBV藥物初現曙光
在2010年的EASL年會上,關於慢性乙型肝炎的兩項有潛力的報告分別為HBV入胞抑製劑myrcludex B的臨床前研究和具有潛在打破免疫耐受作用的重組假病毒顆粒研究。Myrcludex B是來自於HBV的大蛋白,有47個氨基酸,N端十四酰化,具有肝細胞特異性,可選擇性結合於肝細胞上HBV-preS1的特異性受體(圖),在pmol濃度水平即可有效抑製HBV入胞,3個月的毒性試驗顯示其毒性低,治療劑量範圍寬。
這些研究都顯示,抗HBV的治療正在向多靶點、完全治愈、針對感染後所有期治療的方向發展。但是,這些研究僅僅是明日的曙光或希望,還需要我們進行很多的和很漫長的研究。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