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

深度解讀:2014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作者:駐地記者孫國根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5-11-15
導讀

11月15日,2014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在上海發布。由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製作的此榜單,經過6年的發展,已成為各大醫院學科發展的參照標杆和患者尋醫問藥的科學指南。為貫徹、倡導國家分級診療戰略,今年還首度發布中國七大區排行榜,並新增臨床檢驗、超聲醫學、核醫學和燒傷4個專科。

複旦版醫院排行榜的啟示:今天如何讓患者看病更放心

2010年3月,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所長領銜的團隊經5年蓄勢準備,發布中國首個最佳醫院排行榜,一石激起千層浪,但今天一切似乎歸於平靜,變得平淡如水,業界好像已習慣了這一年一度的“複旦版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果真如此嗎?事實上,麵對第六度“複旦版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發布日,許多上榜或未上榜的醫院均已以一種焦灼的心情期待著他們希望的結果發生,他們將相對理性地審視自己的排名,並更多地運用這份榜單證明自己的學科地位,調整學科建設方向。多年實踐已經證明:排行評比,有利於讓病人了解中國醫院的專科特色,有利於突出專科的國內國際聲譽。

盡管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的排行榜項目是一項由獨立第三方的醫院管理學術機構開展的公益性項目,但每年排行榜發布前後,總有人問:今年有什麼改變?其實,六年來排行榜評議標準從未改變過,如每年發放給專家的同行評議問卷不變、資料收集方法不變、統計分析方法不變、整個設計思路不變。

今年又增加了4個臨床專科

說不變,並不是說任何內容都不變,如真是那樣,排行榜也許會失去意義,沒了生命力!為適應醫院發展,繼2012年度排行榜中增加了老年醫學和康複醫學臨床專科後,參評專科從28個增至30個,本年度排行榜又增加了臨床檢驗、超聲醫學、核醫學和燒傷等4個專科,這樣,參與評審的專科達到了34個,可更合理、更全麵地體現醫院的診療能力,也代表了醫院臨床能力的廣度。

高解春在解釋為啥“增科”時說,臨床檢驗、超聲醫學、核醫學作為醫院臨床診斷性項目,以往視其為輔助部門,不為人重視。隨著醫學的發展,這些所謂的輔助部門已成為一門學科,對醫院醫療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其作用也愈來愈明顯,不可小覷。而有些學科雖然在眾多醫院占比不是很多,但作用和影響不小,於是我們本年度增加了燒傷科。隨著醫院排行榜愈來愈受到關注,許多原本默默無聞的學科,都希望成為學科建設的標杆或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學科建設標杆,主動找到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希望進入排行榜評審。

隨著醫院的發展和需要,以後排行榜還會增加一些條件成熟的專科入榜。

同行評審專家數又增加了387名

為了客觀和公正,今年評選原則和方法與往年依然相同。但也有“不同”:今年複旦版專家數據庫參與評議的著名同行專家數又增加了387名,再創新高,由去年的3324名增加到3729名,其中中華醫學會和醫師學會改選後新增專家64人。這些專家綜合考慮了全國每家醫院的學科建設、臨床技術與醫療質量、科研水平等關鍵因素後,及其慎重地投出了自己的“莊嚴一票”。有效回複率又創新高:從去年的61.25%上升到64.33%,這一結果,除遠遠領先於早就進入“排行榜常態化”的美國最佳醫院評選的回複率外,也遙遙超越於2009年度複旦版排行榜首年發布時的44.24%。

今天,複旦版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已連續6年發布,我們有必要回顧和分享一下走過的曆程。

2010年3月,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首度發布中國首個最佳醫院排行榜時,全國專家庫專家僅1824名,2010年11月增加到2009名,2011年度達到2375名,2012年度是2570名;2013和2014年度均再創新高;專家有效回複率基本保持逐年提高的態勢,2009年度至2014年度分別為44.24%、55.95%、55.54%、61.44%、61.25%和64.33%;入榜醫院2009年度隻有103家,以後分別為155家、180家、195家、211家;今年更是達到了534家,增長率高達153%。

以上數據說明什麼?除足以說明評審專家的參與熱情不斷提高外,其餘豐富內涵不言自明。

分級診療:中國首個七大區醫院排行榜成亮點

自2010年首個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發布以來,有一種聲音總是不絕於耳:能夠上排行榜的醫院都在北上廣等,都是三級醫院,而三級醫院本已人滿為患,經排行榜推波助瀾,更不利於分流患者,使三級醫院“雪上加霜”,用現在的“主流用語”就是不利於“分級診療”。

中國的分級診療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和治療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的疾病的治療。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分為3個等級,即寶塔形結構,塔基是一級醫療機構,塔身是二級醫療機構,塔尖是三級醫療機構。原本80%的的常見病應該在塔基和塔身看病,塔尖方麵的優質醫療資源應該解決20%的疑難危重患者,而現實的情況恰恰顛倒了,80%的病人都擁擠到塔尖的三級醫院看病,導致看病難和看病貴。

高解春說,從今年起,排行榜要“變”了!這種“變”正是高解春領銜的團隊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增加七大區的醫院排行。這也恰恰成了本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的最大亮點。

為了緩解這一難題,也考慮到區域性的引導作用,使更多醫院進入民眾和病人視野,經多年不懈努力和艱辛勞動,今年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團隊終於推出中國首個七大區的醫院排行榜:即把我國的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華南區、華中區、西南區和西北區分別作為獨立的單元,評選出各地區自己的專科聲譽排名和綜合實力排名。

如何使排行榜成為引領百姓更準確找到適合自己看病醫院的標杆?為我國目前政府最想做,但又最難做的“分級診療”作出自己的貢獻,七大區專科聲譽排行榜的正式推出恰恰是實踐這一“夢想”的實質性一步。

高解春在談到這一“亮點”時是這樣描述的:如以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排序前十名最佳專科的話,會造成第11名與第180名沒什麼區別(因為都進不了排行榜);但如進行七大區域性排名時,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假設在華北區取前五名,原來已入全國榜前十名的,由於各醫院專科實力不同,可能在該地區能夠入榜的僅有2家,那麼,就會使原來不可能進全國榜的該區域的第3名至第5名的醫院脫穎而出,因專科力量相對較強而入區域排行榜。

高解春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區域性特色很強,在分級診療思路指導下,盡管誰都想到全國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專家看病,但優質醫療資源畢竟有限,各地區醫療成本資源配置也有限,所以更加應該強調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如廣西的病人,不一定要到全國最好的北京等地區去看病,可以在同區域的華南地區選擇一家好醫院,同樣能夠解決問題。

實行七大地區區域性排名後,使以往許多比較好的省人民醫院、區中心醫院等都上了榜。改變了以往要麼上全國榜,要麼永遠別上榜的局麵,讓原來在本土排名數一數二的區域性醫院終於有了顯山露水的機會。這樣,更有利於老百姓就近找到自己心儀的最佳醫院,同時各區域醫療中心的最佳專科,通過七大區排行榜,可有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為樹立區域性學科標杆做好了前期準備,也使原來在全國排名中名落孫山的區域性最佳醫院有了自己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高解春說,全國排行榜評審與七大區排行榜評審因參照不一樣。實行七大地區區域性排名後,還出現了兩個有趣現象。一是許多原來在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默默無聞的醫院,一夜之間“突然”榜上有名,名揚中華,尤其在西南、西北地區,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如西北區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西南區的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北區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等都上了區域榜,而這些醫院以往在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排名都很靠後,如今都排列在了七大區區域性排行榜的前列。

二是有些實力很強的醫院,雖在全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但因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專科實力有強有弱,均衡不一,因此在區域性排名時會被區域性“強勢”的醫院覆蓋,或名落孫山或排名靠後。這種情況很多,如華中區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在全國排名中名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之前,但在區域性綜合排名中,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排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前麵了,這是因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綜合實力強於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個別學科在全國排名中比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強。這種現象的好處是會使那些從未在全國排名中“出現”的較佳醫院,會在區域性排名中得到鼓勵和激勵,就如一些省人民醫院盡管在全國排名中未出現,但在區域性排行榜中卻“露臉”了;我們還發現一種現象,大多數區域(除西藏、內蒙外)的最佳醫院都在區域性排行榜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這些可喜現象無疑對引導百姓就近看病有重要指導意義。

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羅力說,首先七大區排行榜必須做,但怎麼做大有講究,其結果也不同。上一年度的醫院專科有效提名(即評選時,去掉2個最高分後,依然還存有的提名)為211家醫院,實施七大區排名評選戰略後,今年猛增到有543家醫院被有效提名,即東北區84家、華北區91家、華東區108家、華南區82家、華中區47家、西南區60家和西北區62家醫院進榜。

高解春對記者說,任何一個國家,最頂級的臨床專科和醫療機構都分布在大城市,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卻需要在質量上實現標準化,在分布上實現均衡化。患者應該在醫療服務守門人的指導下,到合適的醫療機構就醫。如果一名普通疾病的患者到最頂級的專科去就診,其實是一種資源浪費。但是,當一名患者罹患疑難重病、罕見病,需要到頂級專科就醫時,排行榜就會對他有重要參考價值。

七大區排行榜使評審工作一舉深入到全國各大行政區域的角角落落,與美國醫院排行榜進一步接軌,也使許多過去從未在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上“露臉”的區域性“強者”,終於有機會在全國3000多名專家評委麵前得以有效“亮相”、“近距離的直接比拚”;此舉為這些區域性“強者”醫院的主管者和主管部門提供了比較客觀、全麵的學科評價,對推動醫院發展和國家倡導的分級診療等有重要意義。

讓“最了解情況的同行評選同行”依然是最重要原則

6年來,隨著“複旦版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愈來愈被人們所熟知並深入人心,但其公正性和客觀性依然是患者、專家、公眾關注的焦點。

高解春說,讓“最了解情況的專家(同行)來評選本專科的最佳醫院”依然是我們最重要原則,也是複旦版排行榜的堅實基礎。為避免評審專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與評審專家適度分離,充分發揮全國專家庫專家各自的專業特長,也就是說,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為第三方不參加專家評審和投票,隻做“遊戲規則製定”和計票、“執行”工作。並從一開始就與全國評選專家達成共識:“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將對專家投票與最終評審結果進行對比,對‘兩者差異過於懸殊,明顯超出理解範圍’的,會影響其下一年度遴選中的專家資格”。

眼下,依然有不少人很關心排行榜究竟是如何評出來的?為此,記者采訪了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雲。

章濱雲說,路是人走出來的。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需用例子來說明。我們在進入實質性評議時,在已確定的3729名專家庫中,每個專科按東、中、西三類地區隨機抽取若幹位專家作為信函調查或Email調查的對象。特定專科中專家數量不滿的,按實際專家數量列入調查對象範疇。經反複斟酌,我們嚴格製定了科學的評定方案,如在計算特定醫院的某個專科等級分SGP時,會用用嚴謹的方法和原則把專家提名轉換為專科提名分數,專家提名第1位的,計10分:提名第2位的,計8分;提名第3位的,計7分;提名第4位的,計6分;提名第5位的,計5分。將專科提名分數相加,就得到了特定醫院某個專科的等級分。假設51名神經內科專家中,有35位專家提名某醫院,其中20位提名第一,6位提名第二,5位提名第三,3位提名第四,1位提名第五,則該醫院神經內科專科的等級分為20x10+6x8+5x7+3x6+1x5=306。

我們方案還規定,特定醫院SCI論文得分=特定醫院前一年發表SCI論文影響因子得分之和。如某醫院某年發表SCI論文7篇,影響因子得分分別為12、8、3、2、1、1、1,則該院SCI論文得分為28。再如,按照100位醫院名單,查詢前一年各醫院國家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或發明類一等獎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得分加10分;獲得國家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或發明類二等獎的,加4分;最高可加到100分(其中“SCI文章影響因子的總分值”等也是理所當然的硬指標)。

希望更多規範、迎合公眾需求的“醫院排行榜”出爐

2010年3月,自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向全國正式發布首個《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以來,近幾年全國各地一些大學、研究機構等也陸續推出了不少醫院排行榜,有按照醫院醫生發表論文數量排名的,也有以醫院規模、床位數、手術量、營業收入等排名的。北京大學也發布了“中國最佳臨床學科排行榜”。的確,要想了解哪家醫院的哪個科醫療水平高,很難。以前這類信息多是靠人們口口相傳,但實醫療水平究竟如何?這確實涉及到醫生、患者、醫院等多種因素。如何評價醫療的好壞,不是件容易的事。北京大學的“中國最佳臨床學科排行榜”是國內首次采用醫療大數據進行評估,關注的重點是臨床,其目的也是希望它能引導大家關注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該榜醫療安全占了很大比重,如患者的圍手術期死亡率、非計劃重返手術室率、術後並發症等均是重要的評估指標;另,患者入院多長時間能上手術、住院的花費等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的指標也涵蓋在此次評估範圍內。該榜確有其特色,因為操作者很清楚:想做出一個讓人信服的臨床學科評估體係的確很困難,而最終使廣大患者受益格外困難。

“怎麼評”說起來似乎很容易,做起來很難。國際上,評比“最佳”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是“IHQ評估法”(醫療質量控製+聲譽評估法),一是“聲譽評估法”。盡管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和國際Triangle研究中心的“醫療質量控製評定法”很值得參照,但要獲得中國醫療資源配置狀況、各家醫院診療結果,如患者的圍手術期死亡率、非計劃重返手術室率、術後並發症等,以及死亡率校正等信息非常困難,簡直不可能,即使獲得也無法甄別真假,因此,采用“IHQ評估法”顯然不符合中國國情,也不現實。最後決定采用美國在最佳醫院評選中,對沒有醫療質量控製數據基礎評定條件的專科,以“專科聲譽評估法”的方式,再輔以SCI論文影響因子總值、國家級獲獎情況等要素,終於製定了首個中國專科聲譽排行榜和最佳醫院排行榜的評選方法。

經6年運轉證明,這種理念和評審方法是正確的,也逐步得到了專家和公眾的認可和推崇,並已深入人心。

“我們希望百花齊放,希望中國有更多的專家、學者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來關注中國醫院建設,也希望有更多符合規範、適合公眾需求的‘醫院排行榜’出爐,讓醫院學科建設有標杆,百姓看病有指南。當然,複旦版《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應不斷完善,也更需要繼續接受公眾、專家的點評和指導,我們一定虛心接受,如今年正式推出的七大區排行榜,正是聽取了公眾、專家的意見後的結果。我們的姿態是:一年365天,我們隻說一天(發布日),讓大家說364天。”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如是說。

專家、工作人員很辛苦,工作更出色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盡管評審專家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他們在全國榜評審出其所在專業的第1至第10名外,還要分別評審出七大區該專業的前5名,但出乎主辦方預料的是,專家們沒有怨言,更沒有“消極怠工”,而是對本次七大區評審工作報以極大熱情,在其知曉範圍內,以一絲不苟的精神,認真、負責、公正、努力地對地區內的醫院進行評審,最終產生了七大地區各專科第1至第5名的最佳排名。

專家工作量增加了,七大區排行榜的發布,使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更是大幅度提高,僅數據統計的量就增加了3倍以上,原來2個多月的工作,今年用了整整6個月。但終以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和良好的執行力出色完成各階段任務:4月20日排行榜項目啟動;5月上旬以掛號信方式向專家發出邀請函和問卷;6月上旬電話聯係專家,並要求專家返回調查問卷;8月中旬召開階段性工作會議;10月6日完成聲譽排名;10月24日科研查詢完成;10月27日完成“全國+地區排名:聲譽和綜合榜單工作;6月上旬開始電話聯係評審專家;8月中旬結束電話聯係,進入統計階段;9至11月進入漫長的“不放心”階段:審閱、糾錯,核對;再審閱、再糾錯、再核對;直至榜單正式發布。

更多榜單內容請查看專題:2014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