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

捐肝不夠用 3D打印"拚肝" 國際首例打印肝移植

作者:陳裏予 來源:cnbeta網站 日期:2016-09-29
導讀

         3D打印後肝膽胰髒器和相應的病變部位以1:1的實物形式呈現在醫生麵前。 怎麼辦? 誌豪媽媽的肝髒右半葉重600克左右,左半葉重300克左右。如果將右半邊肝髒捐獻給誌豪,剩下的肝髒體積太小,可能導致媽媽出現生命危險。如果將左半邊的肝髒捐獻給誌豪,那麼根據誌豪自身44千克的體重,供受體體重比僅有0.66%左右,達不到1%的要求,誌豪會發生小肝綜合症,手術後移植物可能會失去功能。 10歲的

關鍵字:  3D打印 

 

怎麼辦?

誌豪媽媽的肝髒右半葉重600克左右,左半葉重300克左右。如果將右半邊肝髒捐獻給誌豪,剩下的肝髒體積太小,可能導致媽媽出現生命危險。如果將左半邊的肝髒捐獻給誌豪,那麼根據誌豪自身44千克的體重,供受體體重比僅有0.66%左右,達不到1%的要求,誌豪會發生小肝綜合症,手術後移植物可能會失去功能。

10歲的男孩誌豪肝功能嚴重缺陷,媽媽願意捐肝救孩子一命。然而,擺在麵前的棘手問題是:孩子太重,母親捐的肝不夠用。

昨天,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透露,普外科中心主任彭誌海教授團隊運用3D打印技術,成功打印出捐肝者的“肝髒立體拚圖”,在拚圖導航下,醫生取誌豪與母親的肝髒各一半,完美拚接在一起。

據悉,將3D打印技術用於肝髒移植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用媽媽的肝髒“左右為難”

昨晚,誌豪躺在第一人民醫院的病房裏,精神很不錯,護士們正在細心照顧。10歲,花一樣的年齡,但因為得了先天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誌豪比同齡的孩子看上去更加虛弱。

手術前,誌豪生命垂危。活體肝移植,成為他的救命稻草。經過配型,誌豪的母親符合移植要求,然而,誌豪的主刀醫生、市一醫院普外科中心肝膽胰外科主任鍾林教授碰到了難題:“誌豪媽媽的肝髒右半葉重600克左右,左半葉重300克左右。如果將右半邊肝髒捐獻給誌豪,剩下的肝髒體積太小,可能導致媽媽出現生命危險。如果將左半邊的肝髒捐獻給誌豪,那麼根據誌豪自身44千克的體重,供受體體重比僅有0.66%左右,達不到要求的1%,誌豪會發生小肝綜合症,手術後移植物可能會失去功能。”

專家提出母子肝髒“拚合”

但是,誌豪病情在惡化,專家團隊提出切除患兒左半肝,保留右半肝髒,用媽媽的左半肝與患兒的左肝靜脈、門靜脈左支和左肝動脈、膽管左支分別進行吻合“拚肝”,保證供受雙方都能保有機體所需的正常肝功能。

不過,這一手術計劃對於精確度要求極高,對於供者的切除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捐肝者有肝衰竭風險,少了移植受者也不能存活。手術需要對肝髒大小、形狀、血管、膽管進行精確規劃,些許的誤差就有可能導致手術失敗。

3D打印立體圖精準測算

怎麼才能將媽媽的成人肝和誌豪的小孩肝精準地拚接在一起?除了肝髒大小不同,成人的血管粗細和小孩也不同,“精準拚圖”擺在了所有專家眼前。

鍾林想到了3D打印技術。3D 打印可使肝膽胰髒器和相應的病變部位以1:1的“實物”形式呈現在醫生麵前,術前就可精確評估病變範圍與臨近髒器組織的三維空間關係,製定手術規劃,為誌豪量身打造最佳適宜供肝。經過精心分析測算,專家團隊確定切除誌豪媽媽307克肝髒。

手術如期展開。但是,這次肝移植和其他肝移植不同。專家將3D打印出來的“肝髒立體拚圖”帶入手術室。手術中,通過調整3D 打印模型,並放在最佳解剖位置,為手術關鍵步驟提供直觀的實時導航。對關鍵部位快速識別和定位,通過精確定位病灶、血管,實時引導重要脈管的接合,提高了手術精準性。

術後媽媽左肝已起作用

手術十分成功。更讓人欣喜的是,媽媽的左肝在兒子身上慢慢發揮了作用,並且和兒子的右肝一起協調工作。

前天,誌豪進行了最新一次肝髒B超檢查,檢查發現移植入誌豪體內的肝髒體積明顯增大,門靜脈和肝動脈的血供也良好,肝功能正常,基本符合術前預期。

得知自己的肝髒和兒子的肝髒緊緊地拚在了一起,誌豪的媽媽也留下了百感交集的淚水。目前,媽媽已經出院。而奇跡還在繼續出現。據第一人民醫院主管小兒肝移植的王兆文副主任介紹,移植入患兒體內的健康肝髒將在1個月後增生到標準肝體積的60%,誌豪自身存在硬化的肝髒將逐步萎縮。

將3D打印技術用於肝髒移植在國際上尚屬首次,而針對兒童開展的小體積移植物原味肝移植也屬滬上首例。這樣的首例僅僅是個開始。第一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透露,一旦有小朋友在活體肝移植方麵有病情需要,會把這個技術逐步推廣運用。

3D打印“人骨”步伐加快

醫學界內部認為,3D打印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在未來幾年會有大爆發。

除了肝髒移植手術中的導航,3D打印技術開始試點應用在複雜脊柱修複重建手術中,打印“人骨”的步伐再次加快。今年,32歲的小夥子小彭終於開始了新生活。很難想象,在摘除頭頸裏的一個腫瘤後,小彭脖子上被腫瘤侵蝕的3節勁椎椎體,是由一台3D打印機“打印”的。此前,3D打印技術逐步推廣到膝、肩、踝、肘、腕、骨盆等各部位,並應用於整形外科、口腔科、眼科,在給患者修複顱骨、修整下巴、重塑顴骨等部位時派上用場。

今後,3D打印機,能在噴出材料製作人體器官的同時,塗上細胞和生長因子,形成“三合一”產品,從而構建出皮膚、血管、骨、軟骨等組織,就像中國人做蔥油餅,攤一層麵粉,撒一些蔥,再加一層麵粉,撒一點芝麻。

據悉,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終身教授戴尅戎院士正帶領團隊向組織工程領域拓荒。他們已經“打印”出軟骨組織,並成功進行了動物實驗。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