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版《2015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在人們的期待中,11月13日在上海按約正式發布,這是一年一度的第七次發布。2010年8月,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率全國之先,啟動《2009年度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和《2009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評比工作,成為全國首家(也是當初唯一一家)發布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的單位。
複旦版《2015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在人們的期待中,11月13日在上海按約正式發布,這是一年一度的第七次發布。
2010年8月,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率全國之先,啟動《2009年度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和《2009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評比工作,成為全國首家(也是當初唯一一家)發布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的單位。
複旦版最佳醫院排行榜是獨立第三方的醫院管理學術機構開展的公益性項目,評審專家來自中華醫學會和醫師學會(包括各臨床專科的全國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以及中青年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等);今年專家庫專家總數達3969人,較去年增加了240人;增加了3個學科,把急診醫學、重症醫學和臨床藥學納入評比,共有37個臨床專科參評。每年依然采用同行專家評議方式進行,專家綜合考慮各大醫院學科建設、臨床技術與醫療質量、科研水平等三方麵“業績”後,評選出本專業領域內排名第一到第十的中國最佳醫院;各專業專家的投票將進行加權統計,分別形成中國醫院最佳專科排行榜;上述結果再結合醫院SCI和科研獎項,《2015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終於出爐了。為推動全國更多醫院進入民眾和病人視野,方便就醫,“區域性”引導同等重要,從2015年起,結合學科建設等情況,增加全國七大地區的醫院排行,評選出第一至第五名的最佳醫院。
據悉,本年度醫院排行榜組織者向總人數為3969人的專家庫中的所有專家發出掛號函,最終收到有效回執2490份,有效回複率達62.74%。
縱觀“來路”,不忘初心。七年來,參與評審的同行專家從最初2009年度的1824名,增至今年的3969名,專家有效回複率也從最初的44.24%上升至62.74%,去年64.33%,達到曆史最高;盡管今年有效回複率稍許下降,但隨著知曉度的不斷提高,專家庫專家總數比去年增加了240人,實際投票專家人數依然高於去年,此說明專家回複率已進入平台平穩期。
隨著歲月,一個非官方機構發布的排行榜引起的社會關注度、震撼度非但未減,且與日俱增,愈演愈烈,其“魅力”與奧妙何在?在日新月異的3.0時代,複旦版最佳醫院排行榜如何繼續走下去?
評議標準
每年當排行榜發布時,總有人問:今年有什麼改變?今年有什麼變化?其實,就排行榜評議標準來說,“不變”和穩定正是主辦方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堅持的宗旨,如每年發放給專家的同行評議問卷不變、資料收集方法不變、統計分析方法不變、整個設計的思路不變。這也是我們以後要堅持的原則。
目前,社會上各種醫院排行榜很多,越來越多,有以科研產出(即已發表的學術論文數等)為標準的,有以臨床產出為標杆的,也有以績效考核為方法的,但七年來複旦版醫院排行榜堅持的標準始終是緊緊“咬住”學科建設標杆作用的宗旨不變。國際上,如美國最負盛名的“最佳醫院(Best Hospitals)”排行榜由《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雜誌社推出,現已連續進行了27年。它的評比方式是向在全美注冊的主治醫師以上的人員隨機發出一定數量的調查問卷。美國評比時還多了一道初篩程序,即入選醫院必須是教學醫院或擁有一定數量的床位等,同時醫院還必須滿足一定的年住院人數。其排名運轉係統分類細致齊全,更新及時準確,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排名之一。而複旦版最佳醫院排行榜評比正是主要參考了這一評比方式,即一年一度的專家調查問卷“聲譽評估法”權重占80%,每年的科研論文、科研成果產出占20%。其中讓“最了解情況的同行專家來評選本專科的最佳醫院”、讓最懂“學科建設的專家”來評醫院的“專科聲譽”也是複旦版排行榜堅持的“不變”原則。
為避免評審專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排行榜主辦方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與評審專家適度分離,充分發揮全國專家庫專家各自的專業特長,也就是說,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為第三方不參加專家評審和投票,隻做“遊戲規則製定”和計票、“執行”工作。需強調的是,為了客觀和公正,七年來的評選原則和方法年年相同;不同的是,複旦版排行榜的專家有效回複率從一開始就遠高於早就進入“排行榜常態化”的美國最佳醫院評選的專家有效回複率(約33.5%)。
數據說明 複旦版排行榜是穩定的
對醫療行業來說,其特點既具有技術性,又具有服務性,這種特殊性注定評估和排名是件非常棘手的工作,也一定是一個永遠備受爭議的話題。所以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自發布以來,一直有人“拷問”排行榜“憑什麼評”?“怎麼評”? 這“怎麼評”說起來似乎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再難,這項工作也要做,貴在堅持,隻要方法學正確,公平公正,工作細致、規範,排行榜就會贏得愈來愈多專家和百姓的尊重和信任。
所謂方法學正確,具體操作時如何體現公平公正呢?經反複斟酌,主辦方嚴格製定了科學的評定方案,如在計算特定醫院的某個專科聲譽值時,用嚴謹的方法和原則把專家提名轉換為專科提名分數,專家提名第1位的,計12分:提名第2位的,計10分;提名第3位的,計9分;提名第4位的,計8分;提名第5位的,計7分;提名第6位的,計6分;提名第7位的,計5分;提名第8位的,計4分;提名第9位的,計3分;提名第10位的,計2分。為了盡量擠掉一點“熟人暗中幫忙”的水分,統計聲譽值時,會去掉兩個最高分。將專科提名分數相加,就得到了特定醫院某個專科的等級分。假設51名神經內科專家中,有35位專家提名某醫院,其中20位提名第一,6位提名第二,5位提名第三,3位提名第四,1位提名第五,則該醫院神經內科專科的等級分為20x12+6x10+5x9+3x8+1x7=376。再經數學處理後得到特定醫院37個專科綜合聲譽得分。
方案還規定,在“科研學術”方麵,按照聲譽排名前150家醫院名單,委托有資質的醫學情報檢索機構查詢各單位上一年SCI文章發表和國家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或發明類獎。特定醫院SCI論文得分=特定醫院前一年發表SCI論文影響因子得分之和。如某醫院某年發表SCI論文7篇,影響因子得分分別為12、8、3、2、1、1、1,則該院SCI論文計分28分。獲得國家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或發明類一等獎,每項計分100分;獲得國家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或發明類二等獎,每項計分50分,然後把以上的獎項和SCI文章影響因子的得分相加得到醫院的科研學術得分。醫院的聲譽得分和科研學術得分,經標化後分別以80%和20%權重計入醫院總得分,排序總得分,評出《2015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由於堅持正確的方法學,決定了排行榜的穩定性。每年排行榜如出現“過山車”般的激烈波動,隻能說明評比方法是有問題的。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的一項新調研發現,七年來,全國各醫院的最佳專科聲譽排名相對穩定,據統計,65%-68%的專科聲譽排名沒有變動;20%-25%的僅有“1位數”的變動;5%-8%的有“2位數”的變動,有“3位數”及以上變動的僅2%以下。數據證實,複旦版排行榜是穩定的。
是不是最佳專科聲譽排名相對穩定,就意味著排行榜“一層不變”?如真是這樣,排行榜就失去了評比意義。雖80%的專科聲譽權重貢獻,使專科排名相對穩定,但因每家醫院每年的科研成果、學術論文、獲獎項目等不同,導致20%的科研產出計分不同,會使複旦版最佳醫院排行榜每年的最終排名出現“微妙變化”。這也成了人們每年“期待”排行榜出爐的魅力所在,更可喜的是,正是這些微妙變化和成果多寡的“敏感性”,導致全國各大醫院間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格局,進一步統計也證實,醫院的科研產出已呈現不進則退,少進也退的“格局”,也就是說,隻有“多進”才能“排前”。
為什麼今年把急診醫學、重症醫學和臨床藥學納入評比?
排行榜的可及性很重要。有些醫院排行榜以“病史首頁”(病種分類和服務量等)為排名依據,該方法確有一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但因拿不到部隊醫院的“病史首頁”數據,出榜時隻好聊以“部隊醫院除外”告之。此直接導致排行榜可及性差,完整性不夠。從可及性來說,複旦版排行榜對我國所有醫院、所有專科(包括部隊醫院和民營醫院)實行“全覆蓋”。
複旦版《2009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首度出爐時,隻有27個專科參評,隨著學科發展和需要,2011年度將心胸外科拆分為心外科和胸外科,2012年度增加了老年醫學科和康複醫學科,2014年度增加了臨床檢驗、超聲醫學、核醫學和燒傷4個專科,至此,參與評審的專科達到了34個,為督促醫院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更合理、更全麵地體現醫院診療能力,本年度又將急症醫學、重症醫學和臨床藥學納入評比,於是今年參評學科總數達到了37個。
在談到為什麼要增加這3個專科時,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告訴記者,以往每家醫院雖都有急診、重症科室設置,但獨立成科的少之又少,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管理,人員也不固定,采用各科醫生臨時排班、值班支援模式運轉,僅能算是急診“間”、重症“室”而已,如此無固定人員編製,更無學科可言,何談“建設”? 缺乏“上榜”基礎。以致一些“急診醫生”抱怨,工作很辛苦,“排名”輪不上。近幾年,這一趨勢已得到改善,各醫院愈來愈重視急診、重症科室建設,尤其是三甲醫院,急診、重症科室相繼獨立成科,並逐步開始重視急診、重症學科建設。“上榜”時機顯然已成熟。同樣,臨床藥學是一門悠久學科,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門學科並未得到足夠重視,在各大醫院僅屬一個“發發藥”的輔助部門,一種“經濟行為”而已。現在不同了,各大醫院日益重視臨床藥學,處方點評、藥物監測、藥物講座等臨床藥師學術活動蔚然成風。複旦版排行榜對新入學科的原則是:成熟一個,納入一個;反之,也希望通過納入評比後,促進學科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當問及以後參評學科是否會繼續“添加”下去,高解春說,隻要成熟,就會再加,但添加原則是“普遍認可、病人數量形成規模、學科內專家有比較一致的提請評議的意向”的專科。
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羅力在專科入評問題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首先應立足於國情,我國人口已將近14億,較美國的3億多出11億,龐大的人口基數,使一些國外病人和醫生數量很少的專科也能夠有足夠的病人和優秀的醫生,所以複旦版醫院排行榜評比的專科數量比美國要多出一倍以上(美國目前僅有17個科參評)。據知,研究所也接到個別醫院的訴求,說所在醫院的某特定專科非常強,要求列入排行榜的專科評議。對於這些訴求,研究所會認真考慮,但影響研究所最終決定的,必須是有“很多醫院”都對這個專科提出了入評要求,主辦方不會因為個別醫院有訴求,就增加專科評議範圍。
排行榜逐漸走向“量化”是我們的希望
國際上,評比“最佳醫院”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是“IHQ評估法”(醫療質量控製+聲譽評估法),一是“聲譽評估法”。拿美國來說,美國有一個醫保聯網數據庫,數據庫裏有全美所有醫院的規模、質量等重要數據,如“質量”裏會含有每家醫院的治愈率、死亡率、死亡人數等關鍵數據。而我國目前沒有這個數據庫,怎麼辦?盡管高解春他們很早就參照了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和國際Triangle研究中心的“醫療質量控製評定法”,但要獲得中國醫療資源配置狀況、各家醫院診療結果,尤其是死亡率校正等信息非常困難,簡直不可能。顯然采用“IHQ評估法”不符合中國國情,也不現實。最後決定采用美國在最佳醫院評選中,對沒有醫療質量控製數據基礎評定條件的專科,以“專科聲譽評估法”的方式,再輔以SCI論文影響因子總值、國家級獲獎情況等要素,製定了首個中國專科聲譽排行榜和最佳醫院排行榜的評選方法。
但是,以一家醫院的疾病疑難係數、死亡校正率等硬朗“量化”指標來衡量、測評醫院的實時狀況是最科學、最可靠的。但主辦方麵臨“兩難”,一是由於國情,目前拿不到醫院的“定量數據”,即便好不容易拿到了,怕造假,你敢用嗎?即便敢用,因缺少部隊醫院這塊,至少可及性差,不完整;二是等待全國醫院聯網、數據共享時代到來還遙遙無期。
高解春說,目前複旦版醫院排行榜的科研產出已經做到了“量化”,在臨床產出上,誰都想“量化”,但在實際行動上,誰都不支持“量化”。每家醫院都有一個“HIS係統”,內有醫院排行榜所需的所有“量化”數據。目前上海市通過健康網,已經實現了與各家醫院“HIS係統”的實時聯網;但光上海一家不行,全國聯網才行。我們呼籲並希望,以後凡要參加複旦版排行榜的臨床評比,就“貢獻”出“HIS係統”的數據,供專家參考分析。估計很難,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不管有多難,在“氣候”適合時,我們會逐步探索、嚐試應用“HIS係統”數據“量化”分析複旦版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爭取早日向全國貢獻一個“量化”的、中國式“IHQ評估法”產生的複旦版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複旦版排行榜從不拒絕“民營醫院”入圍
我國民營醫院的蓬勃發展與我國改革開放幾乎同步,並在我國醫療體製中占據了很大的分量,據統計,民營醫院在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中已占據了近“半壁江山”的份額,我國現有各級醫療機構30多萬家,而非公立醫療機構已達13萬多家,有實力的大約500家。它們大部分是由私人診所發展起來的,也有一部分是通過改製分離出來的。僅在陝西省西安市,目前就有民營醫療機構1679家,其中三級綜合醫院2家,二級綜合醫院2家,專科醫院6家,一級綜合醫院76家,另外還有遍布全市的多家門診部和上千家診所。夾縫中求生存,“特色專科醫院”成為許多民營醫院的市場選擇。
許多細心的人們發現,在諸多的民營醫院中,特色專科醫院占了很大的比重。多家民營醫院負責人表示,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民營醫院基本還是處於在困境中求發展的狀態,選擇“特色”也屬無奈之舉,權宜之計。醫保問題仍然是民營醫院的最大困擾。
有專家分析,民營醫院直接移植於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圖的不誠信行為,很容易動搖員工對未來的預期,進而造成人才流失,加劇醫院的生存壓力,並形成惡性循環。比如有的民營醫院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經營目的僅僅是3年免稅期內一次性賺夠;專業技術人員多為聘用製,缺乏對醫院的歸屬感和忠誠感;工資多為底薪+提成模式,主要靠醫生創收實現自我激勵,必然誘導普遍性的短期行為。在醫療自由的市場機製下,民營醫院不能象公立醫院那樣成為穩定的責任主體,自然也較難得到國家財政資金的信任。
但是,美國的醫院排行榜給我們啟示,比如在2014至2015年度,私立醫院費城兒童醫院、梅奧診所分別排在最佳專科前列,尤其是成立於1888年的美國梅奧診所,源於當時的一場龍卷風襲擊後的合作醫療,由梅奧醫生本人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在聖方濟會修女醫院基礎上建立起來,後來經過他兩個兒子的努力,多次擴建,在全美有了多家分支機構,並在100多年後依然在美國本土家喻戶曉,一致被學界和患者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醫院。
值得欣喜的是,經3969多名同行專家的評議,今天的中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中再次出現了民營醫院的身影,如武漢亞洲心髒病醫院心外科排名第十,心血管病科被提名;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被提名;廈門眼科、愛爾眼科等也在全國或區域榜獲提名。高解春說: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非公立醫院,我們的宗旨是一視同仁,貫徹同一尺子、同一方法之原則,隻要注重學科建設,專科特色明顯,臨床水平較高,有社會責任感,就一定“榜上有名”!這也是我們排行榜始終如一奉行的的標準。我們更希望中國的民營醫院,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更多的加入到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來。
以先進的技術手段,確保榜單的“精準性”
複旦版排行榜工作今年4月初啟動,4月底分別在3個郵局給3969位專家以掛號信方式寄出評審邀請函和評審表格;5月上旬始陸續收到專家回執;6月1日起電話聯係各評審專家,並加速回收評審表格;8月1日起進行數據輸入、數據校對、院名標準化、統計計算等;8月底開始查詢SCI等科研成果信息;10月1日前完成統計工作;今年排行榜工作曆時半年。
每年排行榜統計工作的“量”是驚人的,如在全國最佳醫院評審中,每位評審專家提名10家醫院,37個專業,今年實際有2490位專家有效投票,於是就會產生921300條提名記錄;去年起,開始增加七大地區醫院排行評審,更多醫院入圍。對七大地區醫院進行排行時工作量更大,2490位投票專家中95%以上同時參評了七大地區,每位專家對每個地區提名5家醫院,會產生3063323條提名記錄,而這306萬多條記錄分別歸入7個地區獨立運算,平均每個地區會有43.7萬個原始數據;兩者相加,共有近400萬原始數據,將這近400萬條原始數據記錄統計到不同醫院,計算量可想而知。百密一疏,人工計算時發現,有專家在進行全國1至10名醫院提名的過程中,會出現重複提名,雖比例不高,但以前每年總能查出20至30例,最終雖以“人工”予以糾正,但非常費勁。為了進一步提高榜單的“精準性”,從去年起,主辦方通過計算機編製程序,迅速提高了效率,並避免了原先人工操作時易出現的差錯。如今隻要經過數分鍾的運行(跑數據),相關程序就會自動將所有相關錯誤列出在一張表格中,並指出其位置,大大縮短了查錯流程,提升整個流程的速度,“精準性”也有了更可靠保障。
高解春有話要說
高解春認為,國內醫院的數據係統正在建設和加強中,就目前來說,數據報送存在諸多困難和障礙;數據的準確性、全麵性、代表性有待加強。排行榜主要通過同行專家評議來產生,其品質取決於評議專家的權威性和敬業程度。為不斷改進和完善排行榜工作,期待國內外同行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路是人走出來的。盡管幾年來排行榜與眾多醫生和患者心目中的預測符合率極高,但仍會有很多方麵考慮不周,也會像已有的許多排行榜一樣,引來不同看法,“今後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依然要在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每年向全國發布中國最佳專科聲譽和最佳醫院排行榜。希望排行榜能讓醫院學科發展有參照對象,患者就醫有科學引導。”使患者麵對嚴重的疑難雜症時,其生命權和健康權可獲得更大的保障。
我們知道,複旦版醫院排行榜充分結合中國的現實國情,采信符合中國國情的權威第三方數據,運用科學嚴謹的方法進行統計,排行榜自誕生以來,已受到來自全國各醫療單位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學術機構的重點關注,排行榜作為醫院學科發展的參照標準和患者就醫的科學指南的作用正日益凸顯。每年排行榜發布之後,各類網站會大量轉載,經常出現轉載錯誤,甚至會出現“偽榜”等狀況,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特別申明,有疑義請上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網站(http://www.fudanmed.com/institute/news2015.aspx)查詢唯一權威版本。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2015年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