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頂級醫學期刊上發表文章是許多科研學者的終極夢想。但現在,一些期刊雜誌的做法很可能在“摧毀”他們的希望。據《每日郵報》近日消息,腎髒病學專家David Fung博士在自媒體聚合平台Medium上發表專欄文章,指控美國多個頂級醫學期刊從製藥公司收取數百萬美元不正當費用,無法保證發文公平性,其可靠性受到質疑。
在頂級醫學期刊上發表文章是許多科研學者的終極夢想。但現在,一些期刊雜誌的做法很可能在“摧毀”他們的希望。據《每日郵報》近日消息,腎髒病學專家David Fung博士在自媒體聚合平台Medium上發表專欄文章,指控美國多個頂級醫學期刊從製藥公司收取數百萬美元不正當費用,無法保證發文公平性,其可靠性受到質疑。
Fung在專欄文章中寫到,去年10月,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的一篇回顧性觀察研究顯示,納入研究的52種期刊中,有超過半數編輯收取過製藥公司的費用,平均每筆數額約為2.7萬美元。其中,《美國心髒病學》雜誌問題最為嚴重,35位編輯平均每人收到過高達47.5萬美元的個人費用和12萬美元的“研究”費用。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和《糖尿病護理》的編輯直接收到的平均費用分別超過6000美元和9.7萬美元。而這些編輯不僅能夠決定哪些文章有發表機會,還有選擇同行評審的權力,其中的利害關係很難不讓人產生懷疑。
英國一項研究還發現,很多期刊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抽印版或單行本,而製藥公司會購買數百份對自己公司有利的期刊副本。《美國醫學會雜誌》53%的收入來自抽印版費用,《柳葉刀》也有41%的收入來源於此。
因此,Fung認為,期刊雜誌可能更傾向於發布製藥公司支持的研究論文,這樣會為雜誌帶來更多收益。對雜誌來講,製藥公司支持的一些重磅研究也有更多被引可能,雜誌的知名度也能因此大增。
在美國,近2/3的醫學研究由製藥公司承擔,每年總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由於存在上述利益關係,Fung博士指出,製藥公司在發表文章時會明顯存在發布對自己有利結果的動機。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項綜述就指出,製藥公司支持的研究陽性結果率比政府出資支持的研究高出70%。Fung解釋,一方麵,研究結果容易受到科研者直覺影響;另一方麵,當科研者受到公司資金支持時,他們容易有意或無意的以有利於該公司的方式解釋研究結果。
“假如你知道你的股票經紀人隻公布了他所有的獲利交易,但隱瞞了所有虧損交易,你還會把錢交給他、信任他嗎?”Fung表示,這些存在的利益問題導致醫學界對循證醫學產生了懷疑,但卻不得不繼續相信。因為這類事情正在發生,將來也很難停止。
醫學期刊成為製藥公司營銷途徑的問題早已引起業內重視。早前,《英國醫學雜誌》總編輯Fiona Godlee曾公開表示:“我們不得不承認出版業有多個收入來源,其中就有來自製藥企業的資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也沒能躲過利益的牽絆。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公開揭露,一年時間裏,《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共刊發了73篇有關新藥研發、FDA準入藥物(自2000年起)和藥物試驗的文章,其中有60篇由製藥企業提供資助,有50篇由製藥企業員工共同完成寫作,還有37篇的作者雖然看似與製藥企業無關,但都通過演講費、顧問費等各種形式得到製藥企業資助。
可見,製藥公司以資助科研來帶動銷售的方式已經不再神秘。
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科學研究不受利益左右呢?
有業內人士認為,信息透明是一個重要的解決辦法。Godlee也呼籲人們在醫學出版透明度上應付出更多努力,尤其是要清楚地表明學術文章是否存在利益衝突以及是否含有企業資助。這樣,學術界就可以判斷一項研究是否合乎倫理及研究結果的可信程度。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