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

上海出手:專家不允許隻看特需門診!

作者:韋一笑 來源:“看醫界”微信號 日期:2018-06-24
導讀

         近日,上海市衛計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醫療機構門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控製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在職專家出特需門診必須出非特需門診,正高職稱特需門診與非特需門診出診次數(每1個半天為一次)比例不得高於2:1;副高職稱不得高於1:1。

關鍵字:  專家 | 特需門診 |  |  

        近日,上海市衛計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醫療機構門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控製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在職專家特需門診必須出非特需門診,正高職稱特需門診與非特需門診出診次數(每1個半天為一次)比例不得高於2:1;副高職稱不得高於1:1。

        上海對於特需門診的規定反映了不少專家更喜歡出特需門診,普通老百姓看不到專家的現狀。不少網友表示支持,有人認為“有些醫生隻有特需,沒有普通專家門診,更不要說普通門診了”,也有人抱怨稱“高年資醫師看特需較認真仔細,看專家門診相對簡單馬虎”。

        在全國範圍內,對於特需門診的控製早有先例。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

        但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的熱度卻絲毫未減,不僅豪華高價病房的新聞頻頻爆出,以北京為代表的一些省市還出台了“公立醫院特許服務由醫院自主定價”的規定。

        一邊是控製服務規模,一邊是放開服務價格,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的處境似乎略顯尷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事實上,不同醫院特需服務的項目雖有不同,但與普通服務相比,卻有一個共同點:價格高、診療環境好、問診時間更長等等。雖然價格偏高,需求市場依然供不應求!

        上海一位三甲醫院的知名專家曾向《看醫界》表示,他把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都交給了團隊的其他同事,因為特需病人太多了,為了更合理安排時間,做到病人的有效分流,不得已隻開放特需門診。分流的結果是,團隊醫生的整體能力持續提升,專科實力在全國高居第一,全國各地的患者紛至遝來。

        這又說明了什麼?有業內人士認為:行政命令下的公立醫院現有醫療服務價格體係嚴重不合理,醫生的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據《看醫界》了解,根據專家職稱和級別,上海瑞金醫院特需門診掛號費分為400/600/800元三個價位,且均為自費;而在普通門診方麵,即使是價格偏高的專家門診,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自費部分診療費也僅為14元和22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因此,知名媒體人王誌安曾犀利地指出:特需的價格,才是醫療服務真實的價格,它一方麵消滅了尋租的空間,另一方麵,使得醫生勞動的價值部分地得以體現。

        在醫療圈內,對於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的爭議一直存在。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白劍峰認為:“如果在普通門診和普通病房都供不應求的前提下,盲目增加特需門診和特需病房,難免有少數人擠占多數人的公共資源之嫌,不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則。因此,取消特需醫療是大勢所趨。”

        知名自由執業醫生、沃醫婦產名醫集團創始人龔曉明醫生也認為:“鼓勵醫師多點執業,特需讓市場去說話,做好私立醫院倒逼公立醫院改革。”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的《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或許代表了某種趨勢,意見指出:嚴格落實公立醫院舉辦特需醫療有關規定,除保留合理部分外,逐步交由市場提供。

        不難看出,未來高端醫療需求的提供者會逐漸向社會資本辦醫方麵傾斜。在多點、自由執業日趨活躍,醫生個人品牌逐漸崛起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普通患者還是特需醫療,公立醫院都將麵臨著患者跟隨醫生走向市場挑戰。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