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大外科主任、胃腸外科主任林鋒教授。4月21日,他正式與一家民營體檢機構簽約,將“林鋒胃腸腫瘤醫生工作室”落戶在該機構內。
醫生建私人工作室 你怎麼看?
發型師、平麵設計師有工作室(Studio),你聽說過醫生開工作室嗎?近日廣東多位醫生嚐“頭啖湯”。其中一位主人公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大外科主任、胃腸外科主任林鋒教授。4月21日,他正式與一家民營體檢機構簽約,將“林鋒胃腸腫瘤醫生工作室”落戶在該機構內。
這一嚐試得到了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的“點讚”,認為他們邁出了勇敢的一步。開設廣東省首批“獨立第三方醫生工作室”,也使廣東省醫師多點執業新政的落地有力有聲。
醫生工作室將提供怎樣的服務?專家如何處理和第一執業點的關係?服務價格要如何定?4月21日,南方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采訪,解密工作室背後的故事。
1 勇敢一步
“體製內外的爭論,意義不大。歸根結底,醫院是平台,提供的是設備、管理和良好的服務。醫院的首要服務對象是醫生,服務病人則由醫生及團隊來做,這才是最佳的醫療生態。”
4月21日,對林鋒而言是個重要的日子。他和一家民營健康體檢機構正式簽約,以獨立第三方的形式在該機構內設立“林鋒胃腸腫瘤醫生工作室”。
同一天,中山六院客戶服務中心主任謝汝石的個人工作室也掛牌成立;微博知名醫生“非典型醫生”張子謙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張子謙頸肩腰腿痛醫生工作室”。不約而同,這三位探索醫生自由執業的“嶺南三劍客”,都將舞台選擇在了民營健康體檢機構;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骨科醫生馬常青,他則將工作室選在了江門市麻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此時距廣東省醫師多點執業新政出台僅一個多月。40多天,就催生多個“獨立第三方醫生工作室”。
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一直為醫生多點執業鼓與呼。早在2007年,他就在畢業25周年同學聚會上號召同學們注冊一個“醫療中心”,以商鋪的形式分割給各個“醫生工作室”。
“但由於時機不成熟,一直沒有辦成。直到去年,張強的醫生集團成立了,多點執業政策呼之欲出,我就把這個創意介紹給某一健康體檢中心。如今這一模式即將隨著獨立第三方醫生工作室破繭而出。”廖新波說:“目前醫生多點執業如果能夠真正推動起來,會加快各方麵的改革”。
林鋒坦言:“有支持的聲音,也有質疑的聲音,總體上疑問的聲音較多。”他認為,爭論的核心還是體製內和體製外的問題;還有聲音認為,民營醫療機構信譽度不比公立醫院,醫生工作室前景不明朗;也有人認為,工作室服務價格不菲,不符合醫療事業的公益屬性。
“體製內外的爭論歸根結底,醫院是平台,提供的是設備、管理和良好的服務。醫院的首要服務對象是醫生,服務病人則由醫生及團隊來做,這才是最佳的醫療生態。”至於價格,林鋒認為必須讓病人覺得值,市場是配置資源最好的利器。
林鋒一周在醫院需出一個半天的教授門診。“3小時看20個病人,每人掛號加診療費才10元,確實不能體現勞動價值。同時忙碌節奏也很難滿足病人需求。公立醫院必須發揮公益性,國家應該保障基本醫療服務,但也有一部分人有經濟能力和實力,對優質的醫療和服務有迫切需求,卻無處可得”。
在“林鋒胃腸腫瘤醫生工作室”,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林鋒每周在工作室出一個下午門診,根據需求動態增加一個晚上,采取預約製,為患者提供有尊嚴、舒適、私密的一站式個性化醫療服務,使專家、平台以及醫院實現多贏,尤其是讓醫生可體麵地工作。
“工作室對我而言是一個符號。”4月21日林鋒在社交媒體上發了這樣一句話:工作室各種文件已完成報備,我們的核心理念是“您的信任,我當盡責”。
2 如何運作?
有人在體檢中心檢查出身患腫瘤需要手術,醫生自然會讓他在第一執業點做手術。不過,他們和直接到醫院就診的患者有所不同的是,在這個醫療服務鏈條中,這些患者和醫生是更緊密的“點對點”關係。
多點執業新政明確,醫生隻需要向供職醫院“打個招呼”,辦好備案即可,不再需要經審批同意。
這使醫生成為有限的“自由人”。廖新波提醒,在目前“半單位人”的思維狀態下,更應考慮如何處理與第一執業點的關係。林鋒仔細思考了這個問題,很快他找到了合作的“最佳結合點”。
“這家民營健康體檢中心在廣東年體檢量上百萬人,在廣州是40萬人。首先,體檢項目很多,客人需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而且若體檢完身體有問題,他們還得去醫院排隊看病。因此,體檢中心要吸引專家過來,一方麵是為客人體檢提供個性化谘詢,度身訂造體檢項目;另一方麵,需要專家解讀體檢報告,特別需要專家為病人診斷、治療,也就是後端服務,這就需要第一執業點這一平台來發揮作用。”在林鋒看來,這是一種共贏的合作方式。
林鋒舉例,有人在體檢中心檢查出腫瘤,需要手術,他自然就會讓他在第一執業點做手術。不過,這些病人和直接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不同的是,在這一醫療服務鏈條中,他們和醫生是更緊密的“點對點”關係。
“簡言之,你到醫院看我的門診,但手術會根據醫院的操作流程來安排,不一定是我做;但如果你是在工作室預約找我看病,你也同樣可以點名預約我來做手術。”林鋒說。多點執業所倡導的精神是“讓病人跟著醫生走,讓醫生更好為服務負責,為病人的安全負責”。
林鋒認為醫生將有更多執業平台。“比如說,一位需要做胃癌手術的患者,心髒不太好,我就可以選擇一個對心血管係統支撐能力較強的執業平台,在這裏為病人做手術,更好地滿足病人的個性化需求。”“但這一切需建立在政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工作任務、醫療責任、薪酬、相關保險該怎麼分配,都要進一步清晰”。
至於工作室是否分散了他的精力,影響了在第一執業點的工作,林鋒表示,工作室並非他“一個人在戰鬥”,“我們有一個5人團隊,有所分工。團隊人員的第一執業點都在中山六院,都是博士以上學曆的醫生。”
隨著政策越來越開放,機製越來越成熟,林鋒表示將不斷擴大團隊,甚至從社會廣納賢才。
點評
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
獨立工作室體現醫生品牌價值
“有人開辟‘獨立第三方醫生工作室’,我心裏非常高興!”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認為。他介紹,獨立第三方醫生工作室是具有思維獨立、診療獨特的醫生或他的團隊獨立於單位之外建立的工作室,可以是診療間,也可以是谘詢間,一般沒有注冊資金,依附在一些機構之中或獨居一地。
從目前成立以及即將成立的“獨立第三方醫生工作室”來看,它們呈現多樣化的局麵,可以掛靠在民營健康體檢中心,也可以在政府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各自有不同的經曆與專長,更有不同的服務群與價值取向。“工作室可以是營利性的也可以是公益性的,取決於組建醫生的價值取向。”廖新波表示。
醫生工作室如何突破現有法規對醫生獨立行醫的限製?廖新波認為,醫生工作室作為醫生多點執業的一種形式,雖然有醫師法的規限,但是國務院和廣東省有關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已經頒布,醫生無需經第一執業點同意可以多點執業。如果醫生“掛單”所在地是非醫療機構,則可以谘詢的形式開展業務,不涉及醫師法規限;如果掛靠在醫療機構,則是合法開展多點執業診療,更不存在法律上的限製。
廖新波認為,“獨立第三方醫生工作站”是醫生作為“社會人”的行為,是醫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沒有單位之間的利益捆綁,執業醫生與所謂第一執業點和第N執業點也沒有利益關係,會更為百姓著想,也更注重打造醫生個人的品牌,對發揮醫生的積極性和體現醫生的品牌價值有著積極作用。”
不少網友表示,醫生開設個人獨立工作室,醫生得到了更好的價值體現,患者是否因此要付出更多的醫療費用?醫療是否偏離了公益性的軌道?
“提到醫生多點執業就認為是為醫生謀利益,無公益性可言,這是錯誤的。”廖新波認為,公益性不能脫離醫生的勞動價值去談,醫療服務的公益性應由政府購買給民眾。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