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研究結果描繪了,一幅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HIV感染有效防治的美好藍圖,並將成為抗擊並終結HIV-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武器。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應行動起來,緊跟科學證據腳步,給予必要的財政支持和人力資源,以便擴速擴大全球HIV檢測及其治療覆蓋率。科學為證,我們再無理由無所作為。
1996年7月,艾滋病研究人員、政策製定者和活動家紛紛來到加拿大溫哥華,參加第11屆國際艾滋病大會。在這次曆史性的會議中,醫療人員和患者首次了解到一種抗HIV感染的有力武器,即以蛋白酶抑製劑為核心的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2000年到2014年間,ART方案挽救了全球約780萬患者的生命。此後近20年,聯合療法產生的持久療效在許多患者身上均有所體現。
盡管已取得一定成功,但當時醫學界關於ART方案的介入時機仍充滿爭議。特別是考慮到首個獲批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毒副作用,臨床醫生及其患者會仔細權衡ART方案的利與弊,似乎 ART方案的介入時機取決於患者的疾病分期。既往研究證據更支持在HIV感染後期,即CD4+T細胞計數低於某一臨界值時應用該方案。然而,10多年來,一係列精心設計的藥效評估研究,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認知。
此外,研究人員一直在積累關於HIV陰性個體接受ART方案預防HIV感染(即暴露前預防,PrEP)的數據。來自法國的IPERGAY研究結果證實,對於男男性行為人群(包括本身是男性的變性人)這一HIV感染高危群體,“按需”接受PrEP治療方案安全且有效。研究表明,相比攝入安慰劑的個體,性行為期間“按需”接受PrEP治療的個體HIV感染風險降低86%。該項裏程碑式的幹預研究結果發表於本雜誌(2237-2246頁)。
這些研究結果均表明,對於HIV感染者及其未感染性伴侶,無論CD4+T細胞計數水平如何,盡早啟動ART方案始終利大於弊。PrEP方案既能保證患者的可耐受性,同時又能安全有效抑製HIV傳播。
10年間,三項大型國際性隨機、對照研究分別解決了關於ART方案介入時機的三個關鍵性問題。首先,臨床醫生及患者均擔心長期攝入ART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係統),同時想明確,對於部分患者,是否長期治療比病毒本身對患者的傷害更大。此外,ART方案的花費及使用不便帶來的現實憂慮日益凸顯,同時還存在患者依從性差的風險以及潛在病毒耐藥的可能性。
注:原文英文於近日在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原文鏈接:Ending the HIV–AIDS Pandemic — Follow the Science
專題報道: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