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口腔治療前的抗生素預防性使用

作者:佚名 來源:今日口腔 日期:2017-10-20
導讀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菌血症引起的一種致命性並發症,有的報道死亡率高達60%~80%。年齡偏大;人工瓣膜植入者;心內膜已有損害、心髒結構異常,有風濕性心髒病或先天性心髒病;因受損的心髒內膜及心髒瓣膜易將微生物滯留下來;自身免疫係統受損的患者,如紅斑性狼瘡患者;以及剛接受心髒手術、留置有導管的患者,均屬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危人群。

關鍵字: 抗生素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菌血症引起的一種致命性並發症,有的報道死亡率高達60%~80%。年齡偏大;人工瓣膜植入者;心內膜已有損害、心髒結構異常,有風濕性心髒病或先天性心髒病;因受損的心髒內膜及心髒瓣膜易將微生物滯留下來;自身免疫係統受損的患者,如紅斑性狼瘡患者;以及剛接受心髒手術、留置有導管的患者,均屬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危人群。

感染性心內膜炎也可以由日常刷牙,使用牙線甚至正常的咀嚼活動引起;侵襲性口腔治療,如拔牙等更容易使得口腔內細菌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菌血症。

術前使用抗生素,提前在血液中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菌血症從而降低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的風險。

感染性心內膜炎指因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直接感染而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症,感染性心內膜炎患病率在我國尚缺乏確切的流行病學數據,各國資料存在差異,美國的統計數據在每年萬分之5.0~7.9。與其相關的細菌主要有: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腸球菌、綠膿杆菌、沙門氏菌以及念珠菌等。

對於低危狀況患者,其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性和一般常人無顯著差別,故不須在術前給予抗生素。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口腔醫師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對於不是很確定的病例, 最好讓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確診或谘詢患者臨床醫生的意見。 這類患者如果急需立刻進行手術或其他口腔治療,術前使用抗生素可能是最佳選擇。

口腔治療和操作與術前使用抗生素

總的來講,對易罹患心內膜炎危險的患者來說,任何會侵入牙齦組織、牙根尖部位或穿透口腔黏膜組織的口腔治療,術前都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研究發現相較其他口腔治療和手術, 拔牙和牙周手術後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的幾率更高;另外一項研究也發現拔牙以後患者菌血症的發生率高達74%。而補牙、修複、手術後拆線,放置活動假牙或正畸矯正器,印取口內模型等則屬於低危險性口腔操作可以不需給予抗生素。

但如果患者有較為嚴重的牙齦炎症, 操作過程中出血情況明顯,發生菌血症的幾率較高, 術前用藥可能是好的選擇。其實對於預防口腔治療後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 加強改善患者口腔衛生及健康狀況,減少口腔內有害菌群的數量才是關鍵且正確的做法。

預防心內膜炎的術前抗生素使用方法

一般情況下,治療前使用抗生素後,不再需要術後繼續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治療過程中發現有組織有感染的情況或患者先天或後天的免疫缺陷,治療後應繼續使用抗生素。如果治療後患者有身體不適,發燒等急性感染症狀,很可能由於治療前抗生素使用無效,應立刻將患者轉診到臨床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常規情況,治療前一小時口服使用抗生素效果最佳;如果患者忘記服用,治療前臨時服用也可以讓抗生素在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而起到防止感染發生的目的。對於評估具有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危險的患者,以及因為種種原因治療前完全沒有使用抗生素或治療前評估危險性較低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血較多,可以在治療結束後補救性服用抗生素,但研究表明,最晚應該在治療結束後兩個小時內。

如果患者由於其他原因正在服用抗生素,則治療前為防止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應選擇與其正在服用的藥物種類不同的藥物。比如:患者因為腿部感染正在服用阿莫西林,口腔醫師應選擇克林黴素,阿奇黴素或克拉黴素作為治療前用藥。

對於需要術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如果口腔治療需要進行多次,應將每次治療盡可能相隔9~14天以上。研究表明,短期多次服用抗生素較間隔較長時間服用者身體細菌更易產生抗藥性。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