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上海分部崔傑研究組成員魏小曼、李祥等根據目前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分析結果及公共數據庫裏上傳的基因組比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推測出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進化機製,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上海分部崔傑研究組成員魏小曼、李祥等根據目前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分析結果及公共數據庫裏上傳的基因組比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推測出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進化機製,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2019-nCoV不同於以往任何一種已知的HCoV-229E、HCoV-O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和MERS-CoV等六種能夠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屬於第七種能夠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並且能引起肺炎。對2019-nCoV進行基因組學分析結果顯示,其與SARS、MERS病毒皆有較大的區別,基因組差異度分別21%和50%。盡管同屬於Beta冠狀病毒,2019-nCoV與SARS、MERS冠狀病毒卻並不相同,可認為是SARS冠狀病毒的遠親,而絕非SARS冠狀病毒的變種或SARS複燃。
研究認為,在冠狀病毒和宿主長期共存的情況下,病毒通常會因為宿主限製而在同一物種例如蝙蝠中流行,但是少數情況下,不同病毒通過感染同一宿主細胞後會發生重組,從而產生一係列遺傳物質不同的重組體,這些新重組的病毒中有些具備感染新宿主(其它動物或者人類)的能力。從現有數據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在早期進化中顯示較弱的感染力,也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傳播能力不容忽視。係統發育分析顯示病毒缺少拓撲結構,聚類不明顯。但是針對2019-nCoV的分析發現在不同的蛋白上至少有17個位點涉及氨基酸的改變,而其中幾種突變在一起廣東家庭聚集性病例中比較常見。
至於病毒有沒有發生適應性進化,目前還無法定論,需要更多的病毒基因組分析及後續針對突變位點的功能實驗驗證。研究人員未來將集中分析病毒在自然界及人群中的進化模式,闡明2019-nCoV的起源及與中間宿主作用的進化機製。研究人員同時呼籲,嚴密監控病毒的突變、進化及傳播,這對指導疫情的控製十分必要。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