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多數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CD4細胞計數<0.350×109/L時開始接受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cART),但最佳cART起始治療時機目前尚存爭議。
盡管多數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CD4細胞計數<0.350×109/L時開始接受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cART),但最佳cART起始治療時機目前尚存爭議。
歐美多個發達國家參與的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顯示,在CD4細胞計數<0.500×109/L時開始cART治療,可以延長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患者無病生存期,但其死亡率與在CD4細胞計數<0.300×109/L時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無顯著差異。論文4月19日發表於《內科學年鑒》[Ann Intern Med 2011,154(8):509]。
研究納入8392例既往未接受過治療且無AIDS相關疾病的HIV感染者,比較在CD4細胞計數<0.500×109/L至CD4細胞計數<0.200×109/L間的若幹節點開始cART的治療效果。
結果為,與CD4細胞計數<0.500×109/L時開始接受cART治療的患者相比,CD4細胞計數小於0.350×109/L或0.200×109/L開始接受cART治療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比分別為1.01和1.20;AIDS相關疾病和死亡聯合終點風險比分別為1.38和1.90。
在CD4細胞計數小於0.500×109/L、0.350×109/L或0.200×109/L時接受cART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0.98、0.98和0.97,5年無AIDS生存率分別為0.94、0.92和0.88。
專家點評
平衡患者獲益與公共衛生成本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 貝克(Baker) 亨利(Henry)
在過去15年中, cART將HIV感染從一種致死性疾病變成一種可以治療的慢性疾病狀態,其意義是革命 性的。盡管如此,開始cART治療的最佳時機仍未確定。從1998年開始,由於藥物安全性、病毒耐藥變異和患者獲益等多因素影響,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推薦的cART起始治療時機已數次在CD4細胞計數<0.200×109/L至CD4細胞計數<0.500×109/L間更改。
本期《內科學年鑒》發表的研究表明,僅當cART起始治療時間推遲至CD4細胞計數<0.200×109/L時,患者死亡率才明顯增加。在采用AIDS相關疾病等為研究終點時,起始於CD4細胞計數<0.500×109/L的cART治療增加患者獲益。
決定HIV感染患者何時開始cART治療,必須權衡患者潛在獲益與長期藥物毒性及治療費用之間的利弊。早期開始cART治療可降低患者病毒載量及疾病傳播風險。這項社會獲益也是推進其早期治療的關鍵原因之一。但事實上,近50%的HIV傳播源於尚未確診的新近感染人群,故早期cART治療所帶來的獲益可能被一些危險行為削弱或抵消。
盡管臨床和公共衛生研究均提出通過擴大cART適應證控製HIV疫情的理念,但是美國財政現狀不能負擔“檢查和治療每個人”的策略。聯邦和各州政府都將大幅削減HIV管理方麵的預算。截至2011年3月,約7000例HIV感染患者在等待通過AIDS藥物幫助計劃獲得cART治療。同時,盡管美國國家HIV/AIDS戰略強調增加治療機會,但其實行“先到先治療”的模式可能阻礙該目標達成。事實上,較低CD4 計數的患者應獲得優先治療權。
總之,持續發展的HIV 疫情與有限資源間存在矛盾,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明確擴大cART適應證的獲益、風險和成本。隻要能夠為個體治療和公共衛生政策決策者提供確鑿證據,我們仍然能夠在財政緊縮時期提高HIV感染患者的醫療質量。
更改cART治療起點 證據尚不充分
北京地壇醫院 韓寧
目前國際上重要的HIV/AIDS 抗病毒治療指南均將啟動cART的時機確定為CD4細胞計數<0.350×109/L。我國也采用上述標準,但是否應當更早期開始cART,目前尚無定論。
本期《內科學年鑒》發表的研究為近期發表的第三項隊列研究。然而,前瞻性隊列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隨機對照性的臨床研究結果能夠更好的回答cART起始治療時機的問題。 同時,該研究結果比較適用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於資源有限的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並不完全適用。
在美國,是否早期開始cART也存在爭論,包括治療獲益與治療風險的平衡、病毒耐藥等問題。同時,早期治療必然增加經濟負擔,在社會及個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也可產生一係列的問題。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由於臨床證據不充分以及治療資源有限,目前仍以CD4細胞計數<0.350×109/L為起始治療指征。但在特殊情況下,對於部分治療個體可以考慮更早期開始cART治療。同時,我們也應當創造條件爭取進行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獲得我國患者的研究數據,從而更好地回答這個重要的臨床問題。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