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丙肝)的抗病毒治療效果遠好於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可使大部分丙肝患者治愈,治療越早,療效越好。但目前我國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漏診率高,治療率低,這與一些非感染科/肝病科醫師及基層醫師對HCV 感染了解不多有關。
丙型肝炎(丙肝)的抗病毒治療效果遠好於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可使大部分丙肝患者治愈,治療越早,療效越好。但目前我國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漏診率高,治療率低,這與一些非感染科/肝病科醫師及基層醫師對HCV 感染了解不多有關。
讓更多的非專科醫師了解丙肝、認識丙肝,及早發現丙肝患者,並將其轉診至專科接受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使更多的患者能夠獲得治愈的機會,這就是我們開辦《丙肝係列講座》欄目的。
在今年第一期《丙肝係列講座》中,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從近年發生的一係列與不規範醫療操作相關的HCV感染事件談起,告訴我們要重視HCV感染,HCV感染是可防、可治的,規範化的抗病毒治療可使治愈率達70%以上。敬請關注。
不安全注射是目前HCV感染的主要途徑
2011年11月,安徽省渦陽縣等發生聚集性HCV感染,經初步調查,此次感染可能與不安全注射有關。近年來,我國曾發生了多起因不安全注射和血液透析等引起的HCV感染突發事件。
過去,丙肝主要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但自1993年我國實施對獻血員進行丙肝抗體 (抗-HCV) 篩查以後,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已經得到了有效控製。目前,我國丙肝主要經不安全注射方式傳播,如共用不潔注射器靜脈內注射毒品等,在某些地區,經靜脈內注射毒品的丙肝傳播率高達60%~90%。
此外,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重複使用的血透裝置,接受有創操作、共用剃須刀、文身和穿耳環孔等也可引起HCV傳播。
與HCV感染者性交,可感染HCV。如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 (如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銳濕疣等),則感染HCV危險更高。
HCV的母嬰傳播發生率相對較低,傳播危險約為5%~10%,但如果合並感染艾滋病病毒,則感染HCV的危險可上升至20%。
因此,我國丙肝高危人群包括:有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品史 (1993年前)者;使用過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經嚴格消毒牙科器械,接受內鏡檢查、有創操作、針刺和血液透析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有文身、文眉、穿耳環孔史者;與丙肝患者共用過剃須刀、牙刷者;男男同性戀人群;性工作者;性病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等。
丙肝診斷率與治療率均較低與對丙肝的認知度低有關
丙肝呈世界性分布,是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終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感染率約為3%,全球估計約1.7億人感染HCV,每年新發丙肝患者約3.5萬例。據我國2006年調查,一般人群抗-HCV流行率為0.43%。
但高危人群的抗-HCV流行率較高,最高可達90%。因此,如將高危人群中HCV感染者計算在內,我國約有1000萬例丙肝患者。但是,2010年我國丙肝報告發病人數約16萬例,遠低於估算的1000萬例,提示丙肝的診斷率和接受規範抗病毒治療率均較低。這與多數丙肝患者的臨床症狀較輕,以及公眾和醫務人員對丙肝的認知度較低有關。
規範的抗病毒治療可使慢性丙肝治愈率>70%
感染HCV後,患者一般無明顯臨床症狀,少數可出現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適等症狀,也可伴低熱或黃疸等。病程在6個月內為急性丙肝,病程超過6個月為慢性丙肝。丙肝慢性化率極高,為50%~85%;肝硬化發生率一般為10%~15%;HCV相關的肝細胞癌發生率在感染30年後約為每年1%~3%。
丙肝實驗室診斷包括檢測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在感染早期,一般僅HCV RNA陽性,抗-HCV為陰性。隨著疾病進展,抗-HCV和HCV RNA均可陽性。如經多次檢測,僅血清抗-HCV陽性,而HCV RNA為陰性,說明丙肝已康複,不必治療。但如HCV RNA陽性,無論肝功能是否正常,均應進行規範的抗病毒治療。
大部分丙肝患者是可治愈的,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因此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前我國主要采用聚乙二醇幹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肝,有效率一般在70%以上。
2011年5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正式批準兩種口服抗病毒藥物 [特拉潑維(telaprevir)和博賽潑維(baceprevir)] ,進一步提高了丙肝抗病毒治療療效,並縮短了療程。
預防HCV感染的主要措施
雖然HCV感染尚無預防性疫苗,但丙肝是可以預防的。
對於公眾,預防丙肝需要注意以下幾項:① 不要隨便接受輸血;② 到正規醫院求診;③ 不要注射毒品;④ 不共用易引起傳染的器具,如牙刷、剃須刀等;⑤ 到正規醫療場所去洗牙、拔牙、鑲牙、美容、修腳、文身等;⑥ 到有營業執照的理發店理發;⑦ 潔身自好,規範性行為;⑧ 與HCV陽性者發生性接觸時應使用安全套;⑨ 有丙肝高危因素者應定期監測。
對於醫務人員,需要規範日常醫療操作,預防HCV醫源性感染。
■相關閱讀:近年發生的HCV感染事件回放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