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學診斷是診斷結核病(TB)的金標準,也是判斷活動性、傳染性和療效的主要指標。塗片法 應用最久、最廣泛,在TB早期診斷中起重要作用,但敏感性不高,且無法區分TB、非結核分枝杆菌(NTM)以及死菌與活菌。
細菌學診斷
是診斷結核病(TB)的金標準,也是判斷活動性、傳染性和療效的主要指標。
塗片法 應用最久、最廣泛,在TB早期診斷中起重要作用,但敏感性不高,且無法區分TB、非結核分枝杆菌(NTM)以及死菌與活菌。
培養法 以改良羅氏培養基應用最廣,可同時行菌種初步鑒定和藥敏試驗,但需8~12周。快速法中以BACTEC960和MGIT應用最廣,敏感性和培養速度均高於固體培養,但汙染率稍高。
影像學診斷
影像學檢查不僅可早期發現TB,還可確定病灶部位、性質、範圍,了解發病情況及評估療效,且患者樂於接受,但須結合其他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X線和CT。頭顱和骨關節磁共振成像(MRI)對TB腦膜腦炎、骨關節TB的診斷具重要價值。
超聲檢查對淺表淋巴結TB和TB漿膜腔積液具較高診斷價值,有助於確定分期、指導治療,還可動態監測療效,且操作簡便,經濟實用。
分子生物學診斷
1989 年,漢斯(Hance)首次報告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檢測TB。1998年,科爾(Cole)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TB H37Rv 的全基因組序列,為人類認識其致病分子機製、設計診治新方法提供了可能。目前,用於TB檢測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有核酸擴增、DNA 探針雜交和指紋圖分析等。
免疫學診斷
皮膚試驗 價廉且操作方便,但須對受試者回訪,操作和結果解釋較主觀,可能激發記憶性免疫反應,且結果受卡介苗接種的影響。
血清學診斷 主要有膠體金標記、直接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抗生物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複合物酶聯免疫吸附法等。但各項研究結果差異較大,臨床應用價值評價不一。
體外γ-幹擾素檢測 多采用ESAT-6和 CFP-10兩種TB特異抗原。近10年來,該方法得到普遍認可,除特異性較高外,其結果較客觀,24~48小時即可完成,不須回訪受試者,且不會激發記憶性免疫反應,但價格昂貴,須在特定實驗室操作,短期內較難推廣。
酶學及其他診斷
腺苷脫氨酶(ADA) 及其同工酶在TB胸腔積液、腹水、腦積液、唾液中與血清中的比值顯著高於其他疾病。近年來,乳酸脫氫酶、膽堿酯酶、澱粉酶及其同工酶等的檢測也有報道。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支氣管內的病變,明確支氣管內膜TB的臨床分期,對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對支氣管分泌物進行塗片及結核分枝杆菌培養等。
淋巴結的穿刺或活檢、纖維支氣管鏡下活組織檢查、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和胸膜活檢等均有助於TB診斷。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