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患者男性,62歲,入院前10天出現食欲減退、疲倦乏力、尿黃,伴低熱,體溫最高達37.5 ℃,食欲減退、乏力進行性加重,全身皮膚、鞏膜重度黃染,皮膚瘀斑。診斷為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戊肝,予積極保肝、降酶治療,同時給予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2次,間斷輸注新鮮血漿加強支持治療,防治肝性腦病、腹水及感染等並發症,治療後患者肝功能好轉,凝血功能恢複正常,3個月後痊愈。病例2 患者男性,61歲, 2周前出現食欲減退、疲倦乏力、尿黃,伴有發熱,體溫最高達38&nbs
病例1 患者男性,62歲,入院前10天出現食欲減退、疲倦乏力、尿黃,伴低熱,體溫最高達37.5 ℃,食欲減退、乏力進行性加重,全身皮膚、鞏膜重度黃染,皮膚瘀斑。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3266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3248 U/L,白蛋白(ALB) 35.4 g/L,總膽紅素(TB) 298.6 μmol/L,直接膽紅素(DB) 200 μmol/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PT) 31.6 s,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2.41,抗-HEV IgM陽性,診斷為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戊肝,予積極保肝、降酶治療,同時給予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2次,間斷輸注新鮮血漿加強支持治療,防治肝性腦病、腹水及感染等並發症,治療後患者肝功能好轉,凝血功能恢複正常,3個月後痊愈。
病例2 患者男性,61歲, 2周前出現食欲減退、疲倦乏力、尿黃,伴有發熱,體溫最高達38 ℃,入院前1周體溫降至正常,仍有疲倦乏力、食欲減退、尿黃,伴大便顏色變淺,查肝功能:ALT 1182 U/L, AST 277 U/L,ALB 39 g/L,TB 167.1 μmol/L,DB 108.9 μmol/L,抗-HEV IgM陽性,予複方甘草酸苷等藥物保肝、降酶治療,住院30天痊愈。
莊輝院士等報告:戊肝臨床型感染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多見於成人。急性戊肝的發病率上升,成為近年來急性肝炎的主要病因(約占55%左右)。近年來,我國老年人戊肝的發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趨勢,鄭玲等對171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分析顯示,戊型病毒性肝炎占一半以上(54.88%),>60歲的老年人占27.69%;王建軍等報告,老年(年齡≥60歲)急性及亞急性肝炎中,戊肝發病率最高,占 61.2%。
國內臨床診斷戊肝應用最廣泛的是酶聯免疫法檢測抗-HEV IgG和HEV-IgM, 但仍缺乏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抗-HEV IgM和抗-HEV IgG在急性戊肝患者血中最早檢出時間為發病後2天, 抗-HEV IgG在發病後2周陽性率為93.9%,抗-HEV IgM陽性或IgG動態升高均可作為診斷急性戊肝的病原學依據。
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有以下臨床特點: ① 常急性起病, 以發熱、乏力、消化道症狀為主,症狀重,持續時間長;② 臨床上以急性黃疸型為主, 淤膽型肝炎多見,且黃疸深、持續時間長,重型肝炎的發生率高,病死率高,羅二平等報告,老年組重肝發生率達69.6%,拉馬錢德蘭(Ramachandran)等報告老年人重型戊肝病死率(27.6%)高於總體重型戊肝病死率(17.7%);③合並症、並發症多見,由於老年患者各髒器係統的功能代償能力下降,存在一定的基礎疾病,同時老年戊肝的肝實質損害重、病情複雜、並發症多;④ 病程長、恢複緩慢。
老年戊肝的上述特點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 肝髒結構和功能改變,人在60 歲後, 肝細胞數量隨年齡增長而銳減,肝髒重量明顯下降;老年人的肝細胞代謝、蛋白質合成等功能低下以及膽汁排泄功能出現異常, 其再生修複和微小膽管重建功能差, 使疾病病程遷延, 肝功能恢複緩慢;② 肝血流量減少,60 歲時的肝內血流量大約比20 歲時減少40%~50%, 血流量的減少使肝內血液循環功能下降,肝髒吸收營養、代謝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應減退;③老年戊肝易繼發急性肝衰竭等嚴重並發症,病死率較高,與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處於遞減狀態, 應激能力差,代償功能下降有關。
在臨床工作中對老年人戊肝的預防和治療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嚴密觀察病情並盡可能采取積極的治療手段,包括人工肝治療,甚至肝移植,以降低重型肝炎的發生率和減少病死率。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