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研人員證實一種“核糖體40S次單元粒子”在人類丙型肝炎病毒複製的RNA轉譯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台灣“中研院”9月20日公布,這種可降低丙型肝炎病毒複製,進而將之殺死的方法,雖會傷害人體,但傷害力不大,有望今後成為治療丙型肝炎的利器。
台灣科研人員證實一種“核糖體40S次單元粒子”在人類丙型肝炎病毒複製的RNA轉譯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這一粒子的數量降至一半,丙肝病毒的複製量,即可被壓低到10%以下。
台灣“中研院”9月20日公布,這種可降低丙型肝炎病毒複製,進而將之殺死的方法,雖會傷害人體,但傷害力不大,有望今後成為治療丙型肝炎的利器。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典顯表示,目前全球約有1億至1億7000萬名丙型肝炎病患,台灣患者有50至70萬人。傳統治療策略是透過病毒蛋白質的標靶藥物,攻擊丙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質;但藥物使用一段時間後,半數以上患者會出現抗藥性,降低療效。
這項研究論文已刊登在國際重要期刊《PLoS病原體》上。
●閱讀更多感染科內容請點擊:http://infect.cmt.com.cn/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