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內科

乏力、口幹、間斷肢體麻木伴雙腎多發結石1

作者: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全軍腎髒病研究所 程震 章海濤 劉誌紅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12-18
導讀

         患者女性,38歲,因“乏力、口幹20餘年,間斷右側肢體麻木14年,雙腎多發結石12年”於2010年11月30日再次入院。

乏力、口幹、間斷肢體麻木伴雙腎多發結石

  既往研究顯示,中國人幹燥綜合征的發病率極低。1992年,張乃錚教授首次對我國人群進行普查,在北京郊區2060名成年人中,幹燥綜合征患病率分別為0.77%(哥本哈根標準)和0.29%(聖迭戈標準),高於同期類風濕關節炎的人群發病率(約0.36%)。因此,幹燥綜合征是我國最常見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之一。國內有研究表明,我國腎小管酸中毒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亦為幹燥綜合征。

  然而,由於該病起病隱匿,口幹、眼幹亦為非特異性主訴,易被患者和醫師忽視,故常導致漏診或診斷延誤。在北京協和醫院確診的126例原發性幹燥綜合征患者中,起病至確診的平均間隔時間為9.8年,最長可達20年。因此,臨床醫師須重視此病的診治,對於疑似患者應進一步行病理或唾液腺分泌功能檢查以輔助診斷。

  病曆摘要

  現病史

  患者女性,38歲,因“乏力、口幹20餘年,間斷右側肢體麻木14年,雙腎多發結石12年”於2010年11月30日再次入院。

  1987年,患者出現脫發、口幹、四肢乏力,逐漸發展為四肢軟癱,肢體痛溫覺正常,病理反射陰性。外院檢查提示低鉀[血鉀(1.5~1.8) mmol/L]、高氯;血氣分析提示酸中毒,尿pH值不詳。當時診斷為“腎小管酸中毒”,給予枸櫞酸鉀口服後,患者症狀緩解。之後,患者出現乏力間斷發作,予對症治療後有所好轉。

  1996年4月,患者無誘因出現雙手拇指、食指麻木伴肌力下降,右上肢強直性痙攣,伴眼睛幹澀。頸椎磁共振(MRI)顯示,頸椎第4、5、6段脊髓彌漫性水腫。當時診斷為“多發性硬化(脊髓脫髓鞘)”,連續7天給予地塞米鬆10 mg/d,隨後給予潑尼鬆(20~10) mg/d,患者症狀有所緩解、肌力恢複、病理反射消失。

  1997年,患者B超提示雙腎多發性結石;同年4月,患者出現左眼水平以上視野缺失,合並右側肢體麻木伴痛溫覺喪失,給予甲潑尼龍2.0 g及地塞米鬆球後注射等治療後好轉。之後,患者右側肢體麻木每年發作2~3次,均予以甲潑尼龍衝擊等治療後好轉。

  2001年,患者因雙腎結石增多、口幹症狀加重,合並出現眼幹、全身無汗,首次入住我院。實驗室檢查示,抗核抗體(ANA)陽性(1:64)、抗SSA及抗SSB抗體均為陰性;眼科檢查提示眼幹;唇黏膜活檢示中等量淋巴細胞浸潤;且無雷諾征、口腔潰瘍、皮疹、肌痛、關節疼痛及不規則發熱。因此,診斷為“幹燥綜合征”,給予雷公藤多甙、小劑量潑尼鬆、枸櫞酸鉀鈉合劑維持治療,半年後逐漸停用激素。

  2008年,患者因右側腰部陣發性絞痛行B超檢查提示,右側輸尿管結石。采用震波碎石後排出多個小結石,最大的直徑約3 mm,成分分析提示為磷酸鈣結石。

  2010年10月21日,患者於勞累後出現頸部疼痛、右手指麻木,且右手麻木逐漸向上臂蔓延,無肌力異常。外院行MRI顯示頸髓局部水腫,靜脈點滴甲潑尼龍(總量為800 mg)後症狀略好轉,再次入院。

  體格檢查

  體溫36.8℃,血壓120/86 mmHg,呼吸16 次/分,心率80 次/分,體質指數(BMI)21.8 kg/m2。

  眼科檢查示,雙側淚膜破裂時間為0秒、濾紙試驗示雙側均<1 mm,眼底無異常;結膜、角膜均充血。耳、鼻檢查未見異常;口腔檢查示齲齒5個,舌麵幹燥。心肺未見異常;平臥時左側平臍、右側臍下1指處可捫及左、右腎下緣;雙側腰區無叩擊痛;雙下肢無浮腫。

  實驗室檢查

  尿液檢查 尿酸化試驗示pH值為7.4;24小時尿鈣為146.6 mg/24h,24小時尿酸為551 mg/24h;膀胱穿刺尿細菌培養提示存在大腸埃希菌。

  血常規 血紅蛋白(Hb)14.3 g/L,白細胞(WBC)計數3300個/mm3,中性粒細胞為55%,血小板計數(Plt)為19.8萬個/mm3。

  血生化檢查 白蛋白41.4 g/L,球蛋白28.8 g/L,尿素氮(BUN)10 mg/dl,血肌酐(Scr)0.59 mg/dl,血尿酸(UA)251 μmol/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為13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為23 U/L;電解質、空腹血糖及血脂均正常。

  血氣分析 在補堿治療前,pH值7.312,堿剩餘(BE)-10.1,氧分壓(PO2)97 mmHg、二氧化碳分壓(PCO2)34 mmHg。

  免疫學檢查 在抗可提取性抗原(抗ENA)抗體譜中,抗SSA抗體(++),其餘抗體均為陰性;免疫球蛋白IgG 17.2 g/L,IgA 1.74 g/L,IgM 0.847 g/L;補體水平均正常。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 2010年患者住院期間,B超顯示雙腎體積增大,左腎/右腎(122×40×61)/(117×35×58) mm,雙腎錐體回聲增強,沿集合係統規則排列;右腎中上極見一大小約(18×18) mm的類圓形無回聲區,界清;雙腎見多個強回聲光團,左腎較大的約25 mm,右腎較大的約24 mm,伴後聲影(圖1A、1B)。肝、膽、脾、胰、心髒、甲狀腺及甲狀旁腺超聲均未見異常。

  X線檢查 胸部正常;立位腹部平片示雙腎多發結石,腎盂與第4~5腰椎平齊(圖2),骨盆雙髖關節未見異常。

  腹部CT 雙側腎髒髓質高密度影,符合腎小管酸中毒所致的髓質鈣鹽沉著表現,較之2001年時並無加重(圖3A、3B)。

  頭顱及頸椎MRI 雙側半卵圓中心側腦室旁腦白質、雙側顳葉缺血性改變(圖4A、4B及5),頸髓脫髓鞘樣病變,第3~4、4~5、5~6段頸椎輕度椎間盤突出(圖6A、6B)。

[未完待續,接《乏力口幹間斷肢體麻木腎結石1 》]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