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津市人民醫院肛腸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研究腸道內菌群結構與大腸腫瘤的相關性。研究指出,人體腸道內擬杆菌屬、丁酸鹽產生菌及鏈球菌等條件致病菌的結構失衡,與大腸腫瘤發生密切相關。該文發表在2016年第02期《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上。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年收治的大腸癌患者31例、大腸腺瘤患者31例及同期健康體檢者(對照組)31例,收集3組糞便標本,提取糞便DNA,采
近期,天津市人民醫院肛腸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研究腸道內菌群結構與大腸腫瘤的相關性。研究指出,人體腸道內擬杆菌屬、丁酸鹽產生菌及鏈球菌等條件致病菌的結構失衡,與大腸腫瘤發生密切相關。該文發表在2016年第02期《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上。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年收治的大腸癌患者31例、大腸腺瘤患者31例及同期健康體檢者(對照組)31例,收集3組糞便標本,提取糞便DNA,采用熒光定量PCR對DNA指紋圖譜進行測序,比較3組腸道菌群結構的差異。
3組樣本共獲得254 271條高質量序列,3組細菌多樣性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擬杆菌屬、羅氏菌屬、酸杆菌屬、真杆菌屬、變形菌屬所占比例分別為21.00%,4.10%,2.14%,0.61%,0.49%高於大腸癌組的14.00%,1.56%,0.79%,0.11%,0.12%和大腸腺瘤組的16.03%,1.62%,0.82%,0.12%,0.14%。大腸癌組紫單胞菌屬、埃希杆菌、腸球菌屬、鏈球菌屬、消化鏈球菌屬所占比例分別為1.75%,2.45%,2.34%,1.19%,0.71%;大腸腺瘤組分別為1.62%,2.32%,2.12%,1.09%,0.69%,均高於對照組的0.09%,0.87%,0.10%,0.45%,0.01%。大腸癌組擬杆菌屬、羅氏菌屬所占比例低於大腸腺瘤組,腸球菌屬、鏈球菌屬所占比例高於大腸腺瘤組熒光定量PCR檢測顯示對照組擬杆菌占總菌相對含量、丁酸鹽產生菌占總菌相對含量為(17.38±3.04)%、(4.38±1.03)%分別高於大腸癌組的(10.85±2.54)%、(1.41±0.89)%與大腸腺瘤組的(12.37±2.05)%、(2.07±1.02)%,大腸癌組含量則少於大腸腺瘤組(P<0.05)。
相關鏈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zgzxyjhwkzz.aspx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