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內科

肥胖相關性腎損傷的臨床病理特點

作者:佚名 來源:醫脈通 日期:2017-05-31
導讀

肥胖不僅可增加腎髒疾病進展風險,其本身也是腎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肥胖相關性腎小球病(ORG)是肥胖導致的最為常見的腎髒疾病。本文就肥胖相關性腎損傷的腎髒結構、血液動力學變化、臨床病理特征和潛在的誘發因素進行概述。

肥胖患者腎損傷的危險因素

◆肥胖類型:內髒脂肪型肥胖

◆代謝綜合征成分:糖耐量受損、高血壓、 血脂異常

◆肥胖相關疾病或並發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超負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腎單位減少: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早產

◆腎質量減少:先天性腎髒和泌尿道畸形、腎切除術

◆腎功能進行性降低:慢性腎髒病、老化

肥胖相關性腎損傷腎髒變化

腎髒重量

屍檢研究表明,腎髒重量隨著體質指數(BMI)的增加而增加;肥胖患者腎髒重量顯著高於正常體重者。但肥胖導致腎髒重量增加的具體機製尚不明確,可能與腎單位代償性肥大相關。

腎小球肥大

多數研究表明,體重是腎小球大小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肥胖患者腎小球增大,可能是由於腎小球超濾引起的代償性變化所致。

血液動力學變化

腎髒血液動力學改變是肥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腎血漿流量(RPF)和腎小球濾過率(GFR)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增加。肥胖患者腎小管超負荷,濾過分數(GFR/RPF)增加,可促進近端腎小管水、鈉重吸收,導致腎小球外血管阻力降低,而入球小動脈擴張又可進一步增加GFR。

肥胖相關性腎損傷血液動力學變化和誘發因素

鹽敏感性增加

肥胖患者腎血液動力學改變與鹽敏感性增加密切相關;肥胖患者更易出現鹽敏感性高血壓和蛋白尿。肥胖患者鹽敏感性增加的重要機製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RAAS)激活。

RAAS 激活

肥胖患者脂肪細胞血管緊張素原、醛固酮和醛固酮刺激因子分泌增加。體重減輕可降低肥胖患者血漿醛固酮濃度。

脂肪源性炎症

肥胖是一種慢性低度炎症狀態,內髒脂肪組織脂聯素分泌減少、促炎細胞因子增加—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 - 6(IL-6)—可誘發胰島素抵抗,導致內皮功能障礙。

肥胖相關性腎小球病

肥胖相關性腎小球病(ORG)的診斷標準為:BMI ≥30 kg/m2,腎小球肥大伴或不伴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排除其他腎髒疾病。

ORG臨床特點

孤立性蛋白尿伴或不伴腎損傷是大多數患者的初始症狀,其他常見表現為高血壓和血脂異常。腎病綜合征較為少見,很少會出現水腫等症狀。典型的臨床病程特點為穩定或緩慢進展性蛋白尿腎損傷,終末期腎病發生率為10%-33%。與進展相關的因素包括高齡、腎功能不全、大量蛋白尿。

ORG腎髒病理特點

ORG患者腎髒病理學的典型特點為腎小球肥大和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研究發現,ORG患者腎小球體積增加,腎小球毛細血管數量增加,腎小球密度較低。

肥胖相關性腎小球病的病理學特點;(a)非肥胖腎移植供體:腎小球密度正常(5.0/mm2);(b)ORG患者:腎小球密度降低(2.0/mm2);(c)非肥胖微小病變性腎病綜合征患者;(d)ORG腎小球重度肥大(PAS染色,放大倍數×400);(e)ORG節段性腎小球硬化(PAS染色,放大倍數×400);(f)ORG患者入球小動脈擴張(PAS染色,放大倍數×400);(g)ORG患者電鏡檢查可見腎小球基底膜輕度增厚、輕度足細胞足突融合、內皮下間隙增大(放大倍數×5000);(h)ORG腎小球係膜細胞脂肪空泡(放大倍數×5000)

醫脈通編譯自:The Renal Pathology of Obesity.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Volume 2, Issue 2, March 2017, Pages 251-260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