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老年患者,粗略一看他的檢查結果,你可能想不到,他已經是中度腎衰竭了。
這是一位老年患者,粗略一看他的檢查結果,你可能想不到,他已經是中度腎衰竭了。
這位老人69歲,高血壓許多年,一直用藥治療,但並沒有將血壓控製正常。近兩年出現夜尿增多,一晚上起夜3次。
檢查曾發現血肌酐輕度升高,後複查又恢複正常,查腎髒彩超示雙腎皮質回聲增強,雙腎動脈輕度硬化,見下圖:
家人不放心,於是看我的門診。
我給他做腎功能顯像檢查,發現腎小球濾過率(GFR)42.85ml/min,而且左腎為26.17ml/min,右腎為16.69ml/min,見下圖:
患者檢查報告
根據腎小球濾過率,專業上對慢性腎髒病(CKD)進行分期:
CKD1期:GFR>90ml/min(腎功能正常)
CKD2期:GFR 60-89ml/min
CKD3a期:GFR 45-59ml/min
CKD3b期:GFR 30-44ml/min
CKD4期:GFR 15-29ml/min
CKD5期:GFR <15ml/min (或已經透析者)
他的腎小球濾過率為42.85ml/min,屬於3b期,通俗的說,已經中度腎衰了。中度腎衰了血肌酐為什麼不高?怎麼沒有症狀?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腎衰的發生?如何治療呢?
我先從血肌酐說起。血肌酐是肌肉等蛋白質的代謝廢物,通過腎髒排出體外。專業上用血肌酐含量來判斷腎功能,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
人體的代謝廢物那麼多,為什麼用血肌酐值來判斷腎功能呢?
人體每天代謝產生的血肌酐量是相對固定的,而其排泄途徑也是單一通過腎髒。如果腎功能正常的話,即使飲食不注意,產生的較多,腎髒也會及時排泄掉。一般來說,隻有腎功能出現問題,血肌酐才會升高。
但這位老人卻“不按套路出牌”,腎功能下降了,血肌酐卻沒有升高。
其實,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很常見。
老年人食量減少,代謝減慢,肌肉萎縮,每天血肌酐產生的量明顯減少。即使腎功能減退、腎髒排泄肌酐的能力下降了,血肌酐也不會太高。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老年人血肌酐正常,腎功能也是正常的。如果老年人血肌酐明顯升高了,說明腎功能已經很差了。
那老年人如何判斷腎功能呢?
專業上,根據血肌酐值並結合患者的年齡、體重等計算腎小球濾過率,稱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腎小球濾過率是判定腎功能比較準確的指標,無論年輕人還是老人都適用。當然,更準確的指標就是我給這位老人做的ECT,也就是腎功能顯像。
ECT測得的腎小球濾過率是判定腎功能的金標準。此外,ECT還能測量分腎功能——兩個腎髒功能分開測。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腎髒病導致的腎功能下降,兩個腎髒是一致性下降,不會一個輕、一個重。
但這位老人的右腎功能更差,結合病史及腎髒彩超結果分析,考慮該老人是高血壓性腎病,雙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右腎動脈狹窄更嚴重。
也就是說,他右腎萎縮、腎功能下降的原因,除了長期高血壓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右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右腎缺血萎縮。當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高血壓也是主因。
據統計,大約80%~85%患者腎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往往同時伴有冠心病、腦血管病、下肢動脈狹窄病變。
有一項研究發現,在346例冠心病患者中,有28%合並有腎動脈狹窄。在美國,由腎動脈硬化狹窄造成的尿毒症年增長率是最高的,為12.4%,已超過糖尿病的8.3%。
但是,和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動脈粥樣硬化不一樣的是,腎動脈狹窄後往往沒有疼痛等症狀,患者一般感知不到;或者出現了症狀也不典型,常被患者忽略。
比如說,腎動脈狹窄以後會出現腎血管性高血壓,血壓非常高,而且難以控製。但這類患者往往之前就有高血壓,大部分患者想不到腎髒出現了問題。
還有,腎髒缺血後,腎小管功能減退,尿的濃縮能力下降,主要表現為夜尿增多。這位老人也出現了夜尿增多,但是被他忽略了。
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嚴格控製血壓和血脂,狹窄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放置動脈支架。但據統計,放置支架後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和藥物相比並沒有多大的優勢,不過對血壓控製有幫助。如果腎功能下降明顯,比如說腎髒萎縮小於8cm等,即使血管再通腎功能也無法恢複,放置支架也就沒有意義了。
總之,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藥物控製血壓和他汀類降脂藥降血脂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措施。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