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具體治療過程中,醫生和患者溝通不暢,相互之間缺乏理解與信任,給醫患糾紛的產生帶來了隱患。從患者及家屬層麵來說,應與醫院建立起良好的互信關係,遇到醫療糾紛和事故,要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
CFP
CFP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曾對全國270家醫院進行專項調查,結果顯示:59.63%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對治療結果不滿意,擾亂醫院正常診療秩序、威脅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事件;76.67%的醫院發生過患者及家屬在診療結束後拒絕出院且不交納住院費用;61.48%的醫院發生過病人去世後,家屬在院內擺設花圈、燒紙、設置靈堂等事件。
“近幾年,我國醫療糾紛事件呈上升趨勢,部分醫患糾紛甚至演化為惡性暴力事件,這從一個側麵提示我們要高度關注醫患關係。”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成為幾位政協委員非常關心的話題,而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公立醫院院長”。
醫患關係緊張的社會根源
醫學社會學家亨利·西格裏斯說:“從行為學上來說,無論是‘醫’還是‘患’,其出發點都隻有一個——讓病人康複起來。”可是,原本一對應當互信協作、目標統一的“利益共同體”,為何經常成為勢如水火的對立麵?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胡萬寧委員認為,藥品價格高、醫療費用貴、保障機製不健全,是當前醫患糾紛頻發的根本原因。“以前很多醫院實行‘與處方掛鉤’的工資分配模式,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個別缺乏行業自律的醫院和醫生過度醫療,醫患關係越發緊張。”
在具體治療過程中,醫生和患者溝通不暢,相互之間缺乏理解與信任,給醫患糾紛的產生帶來了隱患。
“早年間生病住院有單位做靠山,老百姓對醫療和藥品價格不敏感,對醫院提供的服務關切度不高。醫療服務推向社會後,隨著醫療衛生知識的豐富,自我保護意識也增強了——然而,過度的自我保護意識卻經常導致患者對醫生、醫院的不信任。”胡萬寧委員分析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委員對此深有同感,“就醫時,有些患者的態度極為審慎。比如,同時在幾家醫院看,或者在一家醫院看好幾個科,甚至在同一個科室看不同的醫生——其實沒有必要,既浪費醫療資源,也容易影響接診醫護人員的積極心態。”
此外,劉玉村委員認為,人們普遍存在的“等不及”心態,也給醫患關係增加了緊張“空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大量患者喜歡‘紮堆’大醫院,病人過來看病,恨不得馬上掛號,馬上看到醫生,馬上診斷,馬上恢複;而醫生也想盡快將‘爆滿’的門診量看完——這種情況下,隻要有一個環節不如意,雙方就會互相抱怨,從而產生摩擦。”
如何正確看待醫患關係
每件醫療糾紛,雖然有單一突出的因素,背後卻交織著來自社會、醫院、醫務人員和患者多方麵的責任與訴求。
“醫患關係到底緊張到什麼程度?媒體、醫院、患者、醫生對此有著不同的認識。當前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一些極端例子時有發生,但我們仍然要理性看待,不能談‘醫患關係’就色變。”
根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去年的統計數據,在住院病人中,真正產生醫患糾紛的隻有1.2‰。因此,劉玉村委員認為,醫患關係的主流仍是好的。
“醫生麵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不允許出現任何疏忽和差錯。然而,同其他科學領域一樣,醫療衛生領域目前仍存在許多未知和無法攻克的疾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丁潔委員認為,醫務人員從事的是高技術、高投入、高奉獻、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但目前社會上對此缺乏認識甚至存在誤解。
“沒有診斷出疾病,不一定就是誤診;出現了並發症,不等於就是醫療事故。如果每個人都認為醫生是萬能的,就可能因期望過高而失望更大,導致醫患關係緊張。”
從根本上解決醫患矛盾
在胡萬寧委員看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存在的醫患矛盾,必須進行更多的製度性建設,從國家、醫院和患者三個層麵化解醫患糾紛,創建和諧醫患關係。
“考慮到產生醫患糾紛的最根本原因,建議盡快建立健全國家層麵的社會保障機製,製定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糾紛的協商解決機製;
從醫院層麵來說,要加強內部管理,增強診療服務水平,逐步培養行業自律意識,塑造良好形象;
從患者及家屬層麵來說,應與醫院建立起良好的互信關係,遇到醫療糾紛和事故,要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
丁潔委員建議,通過各種渠道正麵、積極地宣傳醫務人員崇高的職業精神,逐漸還原醫務人員“醫者仁心”的真實形象,使其能夠以良好的身心狀態履行救死扶傷的職責。“還要加強健康教育和醫學科普宣傳,使公眾能有更多醫學常識,不但會看病,還會用科學的態度來理解醫學、理解醫務人員。”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委員提出,應注重醫學人文關懷對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作用。“醫學人文關懷是對患者的生命價值、人格尊嚴、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具體關注和體現。隻有在醫患相處過程中傾注人文關懷,才能為營造和諧醫患關係打好基礎。”
因此,他建議政府及醫學教育部門編寫相關教材,進一步開展醫學人文關懷教育,將其根植於廣大醫務人員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實踐中。“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將醫學人文關懷的具體措施分解為若幹可量化指標,從而把醫務工作者的態度、言語表達以及表情動作等,作為臨床實踐的重要考核標準。例如,在接診時,要做到微笑服務,熱情接待,耐心傾聽,適時沉默;要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多表達對患者的同情等。”(本報記者 張蕾 靳曉燕 劉彬 龔亮 張玉玲)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