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髒病(CKD)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我國成人CKD的患病率約為10%,40歲以上人群更高達18.7%,據此推測我國CKD患者有可能達1億人以上。
慢性腎髒病(CKD)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我國成人CKD的患病率約為10%,40歲以上人群更高達18.7%,據此推測我國CKD患者有可能達1億人以上。
CKD在發病初期大多沒有主觀不適,易被忽視,若不能及早發現,患者的腎髒功能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惡化,最終發展至終末期腎髒病而須透析治療。然而,定期檢查尿常規、血壓及必要的血液生化檢查,就可發現大部分CKD的早期跡象,此時如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可以延緩甚至停止CKD的進展。
為此,本報特邀首都醫學大學宣武醫院腎內科賈強教授為主任編委,聯合另外5位腎內科專家一起從CKD的早期防治開始談起,為讀者介紹如何進行CKD的蛋白尿、患者、貧血、骨病管理,以及透析的抗凝和血壓波動管理。本專題分兩次刊出,本期為A6~A7版。敬請關注。
蛋白尿是CKD的主要表現之一
微量白蛋白尿(MAU)是CKD早期篩查指標之一。若患者尿中白蛋白定量>20 μg/min(或者>30 mg/24h)則視為異常,即存在微量白蛋白尿;若24h尿蛋白定量持續超過200 mg,則稱為“臨床蛋白尿”,簡稱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為判定蛋白尿的篩查方法之一,但其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尿量多少),不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可靠。傳統的24h尿蛋白定量方法也有缺點,如尿液收集不方便、尿量計算的誤差以及受24h身體活動量的影響等。
針對上述缺點,美國腎髒病/透析臨床實踐指南(K/DOQI)建議,采用測定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或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方法來評估蛋白尿,以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00 mg/g為異常。若尿蛋白和尿肌酐均采用mg/dl為單位,則二者的比值近乎等於24h尿蛋白定量。但尿蛋白/尿肌酐方法也有某些局限性,通常用於大量患者的篩查,尚不能取代24h尿蛋白定量法。
明確蛋白尿的病因至關重要、治療應從源頭抓起
CKD患者蛋白尿的病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是由腎髒本身疾病引起,二是為全身性疾病在腎髒的表現(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係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多發性骨髓瘤等)。
應根據病史、查體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後才能作出正確診斷,並據此製定標本同治的治療方法。對於部分患者,腎活檢是確診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認為,對於單純蛋白尿持續≥1 g/24h或同時伴有血尿的患者(尤其是既往無糖尿病或高血壓病史者),應進行腎活檢;對於單純性血尿、蛋白尿<1 g/24h伴或不伴血尿的患者,可暫不考慮腎活檢,某些特殊情況下要由腎髒專科醫師評估後決定。
病因治療是降低蛋白尿的根本方法,原則上應以腎髒病理類型為依據確定治療方法。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既要考慮存在的共性問題(如蛋白尿程度、有無高血壓),又要重視個體特點。由高血壓和(或)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強調優化聯合用藥,力求降壓、降糖達到靶目標水平。
對於免疫相關的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目前已有循證醫學證據充分的多種藥物組合方案可供選擇,如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環孢素A、他克莫斯(FK506)、黴酚酸酯、雷公藤多甙片等,但具體用藥方案比較複雜,應參照相關疾病的診療規範進行。
控製蛋白尿和高血壓是延緩CKD進展的重要環節
CKD患者普遍合並高血壓,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發生率為40%~83%,存在大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發生率為78%~96%。絕大多數非糖尿病腎病患者同樣合並高血壓。
大量循證醫學證據顯示,蛋白尿、高血壓與腎功能惡化密切相關,並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危險,即使是微量蛋白尿,也是內皮功能障礙的標誌和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因此,在製定CKD防治策略時必須緊緊抓住控製蛋白尿和降低血壓這兩個重要環節。
美國第7版高血壓防治指南(JNC 7)及2007年歐洲高血壓學會與歐洲心髒病學會(ESH/ESC)的高血壓指南推薦,對於糖尿病或CKD患者,降壓目標應<130/80 mmHg,降低尿蛋白使之盡可能接近正常範圍。MDRD研究結果認為,對於24h尿蛋白定量>1.0 g的CKD患者,血壓控製在125/75 mmHg以下對腎髒具有更好的保護作用。
目前認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是具有控製尿蛋白、降低血壓和腎髒保護作用的藥物。K/DOQI指南推薦,糖尿病腎病或非糖尿病腎病患者,無論是否伴有高血壓,均應選擇一種ACEI或ARB類藥物治療。新近,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發布的CKD早期識別和治療指南也給出了相似的推薦。在ROAD研究中,經對非糖尿病的CKD患者進行3.7年的隨訪後發現,在降壓作用相似的情況下,氯沙坦、貝那普利逐漸加量組患者的蛋白尿降幅更大,主要複合終點發生率明顯低於固定劑量組。
從理論上推測,ACEI與ARB聯合應用的雙重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RAS)阻斷的治療方法,應當具有更強的效力。2008年8月16日,《柳葉刀》雜誌上揭曉了替米沙坦單用或與雷米普利聯用全球終點研究(ONTARGET研究)的最新亞組分析結果,這項以腎髒轉歸為終點的分析顯示,雷米普利聯用替米沙坦雖可進一步減少尿蛋白,但其他腎髒轉歸均劣於單一用藥,這一結果挑戰了ACEI聯用ARB具有更強腎髒保護作用的觀點。在同期述評中,希臘及美國的兩位腎病學家指出,應審慎對待這一結果,兩藥聯用對多數患者均不適用,但對於尿白蛋白排泄率>1 g/24h的嚴重腎病患者還是有益的。
因此,在得到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之前,ACEI與ARB的聯用尚應隻限於具嚴重蛋白尿或某些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
總之,雖然關於降低尿蛋白的研究十分活躍,但仍有20%~40%CKD患者的蛋白尿持續存在,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增強降蛋白尿效應的方法。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