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奈普酶是一種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的變異體,具有溶解血栓的功效。在2017年歐洲卒中組織會議(ESOC2017)上,研究者公布了一項關於替奈普酶與阿替普酶的對照研究NOR-TEST研究的結果,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對比兩種缺血性腦卒中溶栓藥物的研究。 來自挪威海於克蘭大學醫院的Nicola Logallo在報告中指出,替奈普酶與阿替普酶相比,具有半衰期更長,對纖維蛋白特異性更強的特性
替奈普酶是一種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的變異體,具有溶解血栓的功效。在2017年歐洲卒中組織會議(ESOC2017)上,研究者公布了一項關於替奈普酶與阿替普酶的對照研究——NOR-TEST研究的結果,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對比兩種缺血性腦卒中溶栓藥物的研究。
來自挪威海於克蘭大學醫院的Nicola Logallo在報告中指出,替奈普酶與阿替普酶相比,具有半衰期更長,對纖維蛋白特異性更強的特性,並且可以單次推注給藥。這種特性使得替奈普酶的使用更為簡單,在實際操作中,無需在推注後連續輸注,因而可以確保患者接受到了充分的藥量。
研究者稱,此前針對這兩種藥物的對照研究顯示出了不同的結果。在早期的替奈普酶劑量範圍研究中,0.4 mg/kg劑量的替奈普酶便可增加症狀性顱內出血的風險,隨後使用更低劑量的替奈普酶的研究表明,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的效果是相似的。不過,目前相關的研究數據仍然較少,並且患者的選擇上並不隨機。
相比之下,NOR-TEST研究是一項實用的多中心第3期臨床研究,並且招募了符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標準的所有患者,因此研究的結果應當適用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一般人群。
研究回顧
研究者指出,由於目前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0.4 mg/kg的替奈普酶會增加出血性轉化的風險,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溶栓作用,在NOR-TEST研究設計中,將替奈普酶的劑量設定為0.4 mg/kg的高劑量,並仔細監測患者的出血事件發生情況。
研究共納入了1107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症狀發作4.5小時內,隨機被分配至替奈普酶(0.4 mg/kg推注)組和阿替普酶(0.9 mg/kg輸注)組。研究排除了出血風險增加的患者和卒中前改良Rankin評分(mRS)為3分或更高的患者。研究的主要終點為3個月時的良好預後(mRS評分為0~1分),次要終點為24小時的神經係統功能改善(通過NIHSS評分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替奈普酶組和阿替普酶組的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均無顯著差異;而在安全性方麵,兩組患者症狀性顱內出血和任何顱內出血的發生率也無差異(詳見下表)。
Logallo博士指出,兩組患者的症狀性顱內出血發生率均較低,這可能是因為入組患者基線時的NIHSS評分較低。患者的卒中症狀較輕,因此溶栓時沒有很高的腦出血風險。
研究評論
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爾加裏大學Andrew Demchuk醫生對此評論稱,0.4 mg/kg替奈普酶和0.9 mg/kg標準劑量阿替普酶之間的差距似乎真的很小。不過,更多的細節問題同樣值得關注,例如mRS評分在結果中的分布情況,因此需要等待研究正式見刊之後再對數據進行慢慢消化。
此外,目前還有其他關於替奈普酶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人們認為低劑量替奈普酶會更加安全,但低劑量是否有足夠的功效這一點目前仍不清楚。成本效益問題同樣應當考慮在內,在某些國家,替奈普酶較阿替普酶更便宜,對於這些地區,替奈普酶可能是一種頗具吸引力的選擇。
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Yvo Roos教授則指出,在現在的血管內治療新時代,單次推注溶栓藥物這一點非常吸引人。為了將患者轉運到綜合性腦卒中中心進行血管內治療,在轉運的過程中,患者必須在救護車上掛阿替普酶的點滴,相比之下,單次推注溶栓劑顯然更為方便。
如果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療效相當,那麼單次推注的劑型也是選擇替奈普酶的一種驅動力。Roos教授表示,目前他仍在等待其他與替奈普酶有關的研究報道,然後才能做出決定。如果進一步的試驗證實了這一結果,那麼他將很樂意從阿替普酶改為使用替奈普酶。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